國家統計局5月10日公布4月通脹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1%,為連續第三個月下降,與3月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年減2.7%,創6個月以來最大跌幅。儘管部分領域出現價格回升跡象,但整體通縮壓力仍未緩解。內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1%,為連續第三個月下降。(新華社圖片)
4 月PPI 年減2.7%,跌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新華社圖片)
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指出,4月CPI下降主要受到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的拖累,當月能源價格年減4.8%,降幅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價格年跌10.4%,單項拖累CPI下降約0.38個百分點,為主要下拉因素。
食品價格方面,年減幅度收窄1.2個百分點至0.2%,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服務價格維持年增0.3%,其中家政、養老與教育服務價格分別上漲2.5%、1.4%與1.2%。工業消費品中,金飾品價格因受國際金價帶動大漲35.8%,燃油與新能源小汽車價格跌幅則明顯收窄。
4月核心CPI(剔除食品與能源)年增0.5%,與上月持平,顯示基本消費需求仍偏弱,但部分消費品價格已開始回升。CPI環比則由上月的下降0.4%轉為上升0.1%,高於季節性平均水平。食品與出行服務價格回升為主要推手,尤其牛肉與鮮果價格轉為正增長,分別上漲3.9%與2.2%;而鮮菜與豬肉價格跌幅亦明顯縮窄。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其中假日因素與需求回暖推動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住宿與旅遊價格上漲,合計影響CPI環比上升約0.10個百分點;金飾品價格環比大漲10.1%,貢獻CPI上升約0.06個百分點。
PPI跌幅擴大0.2個百分點
生產端方面,4月PPI年減2.7%,跌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年減3.1%,生活資料價格年減1.6%,分別拖累PPI約2.28與0.40個百分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對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等行業產生明顯影響,不少原材料行業價格降幅擴大。
不過,也有部分行業因供需改善出現價格回穩。例如在基建推動與水泥企業錯峰生產的背景下,黑色金屬與非金屬礦物產品行業價格跌幅收窄。此外,設備更新與促消費政策發揮作用,帶動部分製造業需求回升,如新能源車價格跌幅亦有明顯收斂。PPI環比方面,4月與上月持平,維持下降0.4%。
其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降幅擴大至0.5%,生活資料價格降幅則收窄至0.2%。董莉娟指出,PPI環比下行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一是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下跌,連帶出口導向產業如汽車、電子設備、家具與金屬製品等價格下滑,合計拖累PPI約0.24個百分點;二是國內能源價格季節性下滑,煤炭、電力等行業合計影響PPI環比下降約0.10個百分點。
展望後市,雖然部分消費與製造業價格呈現企穩跡象,但整體物價壓力仍偏弱。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當前仍處於通縮邊緣,要有效對抗通縮並刺激內需,仍需更積極的財政與消費刺激政策。市場也將密切關注後續宏觀政策動向與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對價格結構的進一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