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中葡文化交流專委會7月1 日舉行座談交流會,慶祝沈友友榮獲「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並就澳門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獨特角色以及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展開深度探討。定居澳門的巴西漢學家沈友友榮獲「 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
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6月17日在北京舉行, 本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16位獲獎者來自12個國家。 (新華社圖片)
澳門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白冰,澳門基金會副主席鍾怡,澳門文總理事長李自松,澳門大學藝術設計系主任李軍,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得獎者、澳門文總中葡文化交流專委會委員沈友友等共同座談交流。
作為中國出版界面向海外的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旨在表彰外籍作家、翻譯家、出版家在向海外介紹當代中國、推廣中國出版物及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的突出貢獻。今年,定居澳門的巴西漢學家沈友友獲此殊榮,成為首位以葡語中國典籍翻譯獲此獎項的巴西學者。
鍾怡高度評價沈友友二十年來深耕中國文化典籍翻譯研究,其代表作《〈論語〉通解》、《〈莊子.內篇〉通解》和《〈道德經〉通解》等葡語闡釋譯著,為葡語世界打開了瞭解中國古代經典的窗口,搭建起中華文化與葡語文化溝通的重要橋樑,讓葡語國家的民眾得以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與魅力。
澳門文總副會長穆欣欣在書面發言中認為,沈友友在中葡文化交流上的貢獻具有開拓意義。其一,他對《論語》《道德經》《莊子》是歷史上首次從古代漢語直接翻譯成葡語,保護了作品的「原生態面貌」。其二,在「原生態面貌」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巴西人熟悉的生活場景,通過譯文中穿插食住行等物質文化解讀,作為理解中國精神的支點。這為當下的文化交流與互鑒具有啟發和示範作用。其三,從2005年至今,友友先生二十年如一日在中葡語言和翻譯工作崗位上孜孜不倦,再一次證明了熱愛和堅守的力量,讓很多的人明白文化不是速食快餐,更沒有捷徑可走。正如沈友友所說:「文化傳播不必急於看到開花結果,但堅持總會在一些地方生根發芽」。
沈友友表示,獎項絕非個人榮譽,而是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成果。他回顧了翻譯中國經典著作的艱辛歷程,強調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的傳遞與文明的對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葡語國家的民眾瞭解真實、全面的中國文化,在葡語世界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與交融。
參與座談的專家學者認為,沈友友獲此殊榮,無疑是對澳門在文化交流領域所做努力的一種肯定,特別是在推動中葡文化交流工作的有力肯定,也讓澳門文化界看到了自身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進程中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