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5日於北京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杭州宇樹科技創始人、執行長兼技術總監王興興就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進展與全球合作展望發表看法。他表示,未來三至五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應用推進的關鍵時期,中國有望在此技術領域實現與世界的共同成長與互利共贏。
王興興指出,伴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快速進展,人形機器人正逐漸成為AI與機械融合的核心平台,全球目標也日益趨同,即打造能適應多種場景、具備通用能力的智能機器人。他強調:「我相信跟通用AI結合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主流路線。」
他透露,宇樹科技在2025年的人形機器人出貨量較去年已有明顯增長,應用場景涵蓋服務業、家用、工業生產與災難救援等多個領域。雖尚未達到大規模普及,但成長趨勢明確,產業正在由研發驗證期向商業化初階過渡。
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5年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融資總額創下歷史新高。包括宇樹科技、零一萬物、傅利葉智能與小米機器人在內的多家企業,相繼發布新品並落地應用。其中,宇樹推出的G1機器人,是目前全球唯一實現雙足自由行走、具備高速感知與自然人機交互能力的量產機型之一,適用於半結構化場景如巡檢、展示與接待。
打造開放合作的生態系
王興興提到,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仍面臨不少技術與應用挑戰,需要全球力量共同推動:「我們應該發揮各自優勢,例如中國擁有深厚的製造業基礎與硬體工程能力,美國則具備強大的AI軟體與開發生態,兩者能夠互補協作。」
針對「中美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差異與合作可能」的提問,他回應表示,儘管兩國在文化與產業結構上有所不同,但在人形機器人產品形態與發展方向上基本一致,具備合作的空間與意願。他特別呼籲業界重視開源機制與開放合作:「我們公司一直支持開源,很多客戶都在我們的機器人平台上開發應用,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我們希望整個行業共同打造一個開放的合作生態系。」
對於外界對人形機器人是否能在短期內大規模應用的疑慮,王興興表示:「現在說全面普及還為時尚早,但我認為應用速度會越來越快。未來3到5年內,人形機器人在多個產業的落地會愈加頻繁,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階段。」
他也對中國民營企業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表達信心:「今年上半年,整個中國機器人行業的成長速度都非常快,這反映出整體科技產業的良好走勢。我們也感受到民營企業對研發和未來投入的信心明顯提升。」
最後,王興興強調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是一場長跑,需要耐心與協作,但這條路是值得走的。他說:「我希望我們不只是中國單方面走得快,而是能與全世界一起邁向更開放、更互信的合作未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與應用,最終將造福全球。」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