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國東北大學六名學生在參訪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浮選車間時,不幸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深達6.4米的浮選槽身亡,另有一名教師受傷。此次重大安全事故震驚全國,引發社會各界對企業生產安全與學生實習制度的廣泛關注。
據事故調查通報顯示,事故直接原因為浮選槽上方一塊長三米、寬1.2米的鋼製格柵板支撐角鋼存在陳舊性裂紋,承載瞬間斷裂,導致格柵板翻轉脫落。六名學生和一名教師當時站於非安全通道,平台上亦未設有警示標示或人數限制,現場缺乏有效監護與防護措施。
根據內蒙古礦業公司副總趙春波說法,當時參觀隊伍共有58人,包括51名學生、四名教師與三名職員,事發時學生並未處於規定通道內。然而,有關浮選槽攪拌機運轉導致人員碎屍的傳言被官方否認,強調浮選液pH值約為9至10,並非強鹼,但仍對人體造成致命危害。
據悉,涉事工廠於2024年初曾進行格柵板更換工程,並對外宣稱已「消除安全隱患」,且當年浮選車間「實現零事故」。然而根據資料顯示,早在2021年,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就曾發現該廠存在27條安全隱患,足見其安全體系漏洞早已存在。
事發38分後救援抵達
事故發生38分鐘後,應急小隊才抵達現場,引發對救援反應遲緩的強烈批評。官方解釋稱需先關閉設備、層層上報後才啟動應急機制,但民間普遍質疑應急體系是否真正具備時效與效率。
更引人關注的是,該選礦廠為中國黃金集團旗下子公司,而中國黃金集團是由國資委直管的中央企業,行政級別極高。該集團自2020年起控股內蒙古礦業後,憑藉銅價上揚,該廠2023年淨利潤高達22.86億元,成為集團非黃金產業的重要增長點。然而此次事故卻暴露出企業在高利潤背後的安全管理缺位。
東北大學作為「985工程」重點高校,其前身為瀋陽黃金學院,與中金黃金長年保持合作關係。事發當日,中金董事長周洲曾在朋友圈悼念,而社交媒體上眾多民眾則質問:為何實習學生要成為工廠安全漏洞的代價?
事故後,涉事企業已有三人被刑事拘留,內蒙古政府亦成立高級別調查組提級處理。然而,遇難學生多來自小鎮或山區,家庭困難,不少是家中獨子。家屬表示,學校第一時間通報不明,事故消息最終還是從新聞中得知,整個溝通與告知過程極為被動。
中國網民普遍對此表示痛惜與憤怒,認為這起悲劇是「制度缺陷與管理鬆懈」導致的結果,更呼籲強化學生實習安全監管與企業責任落實。許多人更聯想到2023年同日發生的齊齊哈爾中學體育館倒塌事件,直指中國工業安全事故頻發,「不該總是用人命去驗證制度的漏洞」。
這起礦難不僅奪走了六名青年學子的生命,也再次敲響中國工業安全與校企實習制度改革的警鐘。面對全社會的追問,如何兌現「安全發展」承諾,成為各級政府與企業無法迴避的責任。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