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7月29日宣布,將於2025年8月1日至9月30日開放首批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申請,標誌香港穩定幣監管邁入正式實施階段。金管局並要求,所有香港合規穩定幣持有人身份必須經過核實,形同實名制,以加強打擊洗錢與金融罪行風險。
香港金管局表示,目前市面上的監控技術尚未完全達標,故將在初期要求由三類機構之一負責核實持幣人身份,包括:持牌穩定幣發行人、受監管的金融機構或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可信第三方。金管局助理總裁(規管及打擊洗錢)陳景宏指出,這一安排比先前在反洗錢諮詢文件中的「白名單」制度更嚴格,但日後若技術成熟,有機會放寬規定。
配合發牌安排,金管局設立為期一個月的「預溝通期」,由8月1日至31日,潛在申請人須先與金管局就發行計畫進行初步交流。副總裁陳維民強調,此舉並非篩選程序,而是為幫助申請人了解申牌要求。正式申請則需在9月30日前遞交完整申請資料。若申請案具成熟度,金管局將要求提交第三方評估報告,並視情況補充資料。審批程序完成後,將由金融管理專員核定首批發牌名單,預計最快可於2026年初發出首批牌照。
發牌三大原則
金管局在最新發布的《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中,訂明發牌三大原則:合規性、具體性與可持續性。合規方面,發行人需符合儲備資產管理、1:1贖回機制、反洗錢等要求,並維持不少於2,500萬港元實繳資本。此外,若穩定幣涉及跨境交易,發行人需同時遵守其他司法區監管規定。金管局亦同步發布《打擊洗錢與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專門適用於持牌穩定幣發行人。
具體性方面,申請人須提出可落地的商業方案與應用場景,並有穩健的營運模式與風險管理計畫;而在可持續性方面,則須具備足夠財務、技術與人力資源,並證明其穩定幣能解決真實金融需求,具長遠經營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2025年8月1日前已在香港開展穩定幣業務者,金管局設下過渡期安排,須於10月31日前申請牌照並獲書面確認,否則需於11月30日前結束相關業務。若審查未過,金管局將發出拒絕通知,申請人需在一個月內有序退出香港市場。
此舉標誌香港在全球虛擬資產監管中的又一里程碑,進一步強化其作為亞洲數位金融樞紐的地位。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