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基孔肯雅熱等蚊媒疾病有擴散趨勢,加上本澳近期錄得多宗輸入個案,防蚊滅蚊再次成為社會關注議題。尤其本澳夏季高溫多雨,不少空置土地因地勢低窪、地面不平、存在坑洞等,容易反覆積水,形成蚊蟲滋生的隱患。
事實上,近年特區政府與相關部門已建立協調機制,在多個衛生黑點加強巡查及化學滅蚊,但部分私人空置地盤管理成效仍然有限。當前困難在於業權人難以聯絡,導致政府無法及時介入清理,個別地段即使曾安排抽水,仍因地形問題而反覆積水,影響周邊居民。
土地管理不到位,是滋生問題的根源之一。本澳部分國有地或歷史遺留空置土地,尚未有具體規劃或發展期表,長期處於無人使用狀態。雖然不是所有閒置地都能即時啟動建設,但若鄰近民居或學校,衛生風險更高,理應率先處理。
建議政府能更積極規劃具臨時用途的空置地盤,如改作休憩空間、臨時停車場或社區農圃,不但可善用有限土地資源,也有助減少積水滋生源頭。同時,可修訂相關法律,賦予當局在緊急情況下直接介入私人土地的法定權力,避免被動處理。
近期南灣湖A4地段正啟動清理及抽水工程,擬設臨時休憩廣場,屬積極例子。期望類似做法能複製至其他閒置地段,兼顧環境衛生與土地利用。土地是寶貴公共資源,不應長期荒廢,更不應成為傳染病的溫床。
工聯議員辦事處主任 政咨詢委員會副主席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 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