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多元與功能多元
01/08/2025
2474
收藏
分享
產業多元與功能多元

近年特區政府提出“1+4 策略”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旨在推動產業多元化,避免經濟結構單一帶來潛藏風險。然而,經濟多元並非只包括產業多元,且單純增加新產業未必能滿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需求。參考城市經濟學理論,澳門可通過功能分工,找到在大灣區價值鏈的最佳位置,實現可持續經濟多元化。

傳統經濟發展概念中,經濟多元等同於產業多元。但兩位城市經濟學家Gilles Duranton和Diego Puga於2005年的研究《從產業專業化到城市功能專業化》(From sectoral to functional urban specialisation)中,發現城市經濟正從產業專業化轉向功能專業化。他們發現同一產業中的企業總部與服務功能主要在大城市,而小城市則主要承擔生產製造的部分。因此在區域中尋找自身具競爭力的經濟單位以進行經濟多元化,也可以是專注在不同產業的價值鏈中的一個或多個部分,而不一定要整個產業落戶澳門。

澳門的“1+4 策略”雖以產業分工為主,但也為功能分工提供基礎。例如在旅遊業,澳門可專注高端文化旅遊,利用世界文化遺產吸引高端客群,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大眾旅遊市場互補。在金融服務方面,澳門可持續聚焦綠色金融與人民幣證券市場,補充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功能。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橋樑,澳門應進一步承擔文化交流與貿易合作功能,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直接聯繫,為大灣區的企業開拓葡語國家市場的大門。整體而言,重點是要挖掘澳門在不同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找出對澳門最有優勢的地方。

澳門的經濟多元化需從功能專業化角度深入思考。通過明確在大灣區價值鏈中的定位,才可避免直接競爭,發揮比較優勢。在大灣區的廣闊舞台,澳門可借力橫琴與大灣區資源,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書寫澳門發展的新篇章。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講師 澳門區域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 蘇正偉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