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這座中西文化交匯的獨特城市,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成功維持了其多元的社會面貌。這一切的根本保障,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其中,基本法對土生葡人社群及其語言——葡語地位的保障,更是「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特色,亦彰顯了中央政府對澳門歷史與文化多元性的尊重。2019年,位於鄰近殷皇子大馬路的葡文學校曾計劃擴建。葡文學校是澳門現時僅存的一所以葡萄牙語為教學語言的全日制普通學校。 (資料圖片)
《 澳門基本法(草案)》第二輪諮詢期間,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與土生葡人舉行座談會。(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提供,摘自「 澳門記憶 」文史網)
澳門在回歸之前,已在葡萄牙管治下長達四百多年,形成了獨特的土生葡人社群。而在語言方面,土生葡人因其主要接受葡萄牙文化和教育,在生活中主要使用葡萄牙語。正如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冷鐵勛在《「一國兩制」下澳門土生葡人的權益保障》一文中所述,在臨近回歸之時,一些土生葡人族群感到憂慮甚至迷茫,皆因「回歸前土生葡人在澳門的就業情況及社會地位具有明顯優勢」,而回歸則可能意味着他們將失去原有的優勢,甚至令其對能否保有原來的生活方式、文化特色心存疑問。儘管在澳門基本法起草時,有土生葡人表示只要在草案中列明給予土生葡人平等地位即可,但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經過認真考量,最終認為有必要單列一條保障土生葡人權益的規定。因此,後來通過的基本法才有了如今第 42 條的規定。
「澳人治澳」共同開拓
基本法第42條明確規定:「在澳門的葡萄牙後裔居民的利益依法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保護,他們的習俗和文化傳統應受尊重。」冷鐵勛表示,《澳門基本法》在作具體規定時,經過徵詢澳門土生葡人的意見,將聯合聲明中使用的「習慣」一詞改為「習俗」,如此便能更加準確地反映土生葡人的文化特色。此外,基本法亦保障了土生葡人可繼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擔任公務人員,並可使用其慣用語言。這些條文確保了土生葡人不僅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權利,其獨特的文化身份和在公共服務中的參與權也得到憲制層面的保障。
同時,葡語在澳門的地位也得到基本法的明確確立,令葡語與中文並列為澳門的官方語言,確保了葡語在政府運作、法律文件、公共服務等各領域的合法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1988年成立時,48位委員中有19位來自澳門,其中兩位正是土生葡人——宋玉生和黎祖智。黎祖智擔任澳葡政府政務司司長後,由羅立文接替了他的位置。而負責籌組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籌備委員會,成員中亦有四名土生葡人。
回歸二十多年來,土生葡人社群繼續在澳門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基本法對土生葡人權益的保障不僅維護了澳門的歷史傳承和多元文化,也為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提供堅實基礎,是「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體現。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冷鐵勛所著之《「一國兩制」下澳門土生葡人的權益保障 》,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2018「一國兩制」研究》:總第37期,第3期 (2018年7月),第48-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