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神話不再

美銀:蘋果獲利核心轉向
19/08/2025
19867
收藏
分享
美銀:蘋果獲利核心轉向

美國銀行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蘋果公司正迎來一場深刻的獲利結構轉型,核心盈利來源正由硬體銷售逐步轉移至服務業務。分析師認為,這一趨勢不僅將提升蘋果的整體盈利品質,也可能為公司估值帶來更高倍數支撐。

美銀報告估算,自 2025 財年起,蘋果服務業務將貢獻公司年度毛利的 42%,正式超越 iPhone 的 41%,成為最大毛利來源。這是蘋果歷史上服務首次取代 iPhone 的地位,且差距將隨時間擴大。到 2027 財年,服務業務貢獻將提升至 44%,而 iPhone 比重則下滑至 39%。

這一轉變被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象徵著蘋果的盈利動能從過去依賴單一爆款硬體產品,轉向更穩健且具持續性的業務組合。

高毛利與高速成長驅動

美銀指出,服務業務的崛起主要來自兩大優勢。其一是 毛利率顯著高於硬體。以 2025 財年第三季為例,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 75.6%,遠高於產品業務的 34.5%。其二是 收入增速更快。根據美銀模型,未來數年服務收入將以約 12% 的「低雙位數」年增率成長;相比之下,iPhone 收入僅有約 6% 的「中個位數」增幅。

這意味著在未來數年,服務不僅規模持續擴張,對年度毛利成長的貢獻也將超越硬件產品。

分析師團隊強調,這一結構性轉型對蘋果估值具有正面效應。由於服務業務 週期性低、成長可預測、毛利率高,因此市場普遍給予更高估值倍數。隨著服務貢獻增加,蘋果整體毛利率亦將穩步邁向 50%,明顯優於過去十年長期徘徊在 40% 左右的水平。

長期性收入來源更獲看好

報告認為,更多毛利來自穩定收入來源,意味著公司現金流和獲利彈性將顯著增強,亦有助於蘋果在投資人眼中被視為更具長期價值的企業。

報告同時比較了兩大業務的特性。iPhone 銷售高度依賴新品發布與宏觀消費環境,呈現強烈的週期性波動;相較之下,服務收入具備訂閱模式與生態系依附性,被視為「長期性」來源,更加穩定且可預測。這種差異凸顯了蘋果正在打造的「硬體為基礎、服務為增值」的雙軌盈利模式。

於上述判斷,美銀分析師 Wamsi Mohan 團隊重申對蘋果的「買進」評等,並維持 250 美元目標價。報告強調,服務業務將成為驅動蘋果未來獲利成長的主要引擎,不僅支撐估值提升,也可能改變投資人對科技巨頭盈利結構的觀感。

隨著蘋果逐步完成從硬體驅動到服務驅動的轉型,其業務組合將更具韌性,市場價值走勢亦有望成為科技產業的重要風向標。美銀認為,這一變革顯示蘋果已不再僅是一家硬體公司,而是在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下,持續深化軟體與服務布局的長期贏家。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