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城市的舞台演出進行之時,都有澳門演藝製作人忙碌的身影。他們帶著小城的文化基因,在大灣區乃至國際舞台上尋找著屬於澳門演藝的另一種可能。這些跨域實踐不僅是個人職業發展的拓展,更為澳門本土演藝產業帶來了豐富的思考素材。
澳門人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定位,有人參與香港大型音樂節製作,有人在國內巡演奔走,亦有已經遠赴海外發展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的碰撞。不同的工作方式,讓他們吸收到各種不一樣的活力,有一天這些力量回到澳門,在保持本地特色的同時,將成為創作新的可能性。
曾經聽過一位來自新加坡的舞台監督分享,每次跨國合作都會拓展自己的專業網絡,這些聯結不僅解決具體項目的需求,更打開了自己的國際視野。現在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合作資源庫,澳門人也可以嘗試建構這個網絡。
跨域經驗正在悄然改變著澳門的演藝生態。我們看到,有的團隊開始嘗試將國際標準本地化,有的則在創作中融入新的方法論。這種改變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基於澳門實際情況的有機融合。每次外出工作都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澳門的特色與不足。
未來的澳門演藝產業要走向何方?這些在外打拼的製作人帶來的不僅是技術和方法,更是一種發展的可能性。或許,澳門演藝的真正魅力,正來自於這種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獨特氣質。當我們學會將各地的經驗轉化為本土的養分,澳門的舞台就能綻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陳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