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屆90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日刊出的《人民日報》上撰文《人的一生,總要留下點什麼》,引用父親的話說「人的一生,總要在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只要留下點什麼,你就是沒白活。」
「盧溝橋事變」前一年出生於南京的鍾南山,童年便歷經戰火。日軍轟炸中,他曾被埋於瓦礫堆,奇蹟獲救。隨家人輾轉貴陽、廣州,他從醫師父母的耳濡目染中萌生醫者志向。高中時他曾打破廣東400米紀錄,卻毅然放棄體育專業,考入北京醫學院,走上行醫之路。
1970年代回到廣州,他從基層住院醫生成長為呼吸病專家,提出以痰液研究分類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療效提升顯著,獲全國科學大會獎。赴英留學時,他以實驗推翻導師數學公式偏差,贏得國際認可。父親「凡事要有依據」的教誨,成為其一生行醫準則。
2003年抗擊非典,鍾南山率先指出並非衣原體感染,提出「三早三合理」治療方案,輓救無數生命。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他第一時間公開指出病毒「人傳人」,以專業與堅定贏得公信力。
如今90高齡,他仍每日工作十餘小時,推動廣州國家實驗室建設,呼籲結合人工智能應對未知「X疾病」。他強調,AI雖能輔助診療,卻無法取代醫患溝通與人文關懷。鍾南山說:「人生總要在世界留下點什麼。如果能因為我的存在讓社會多一點價值,我的人生就是有益的。」(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