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23日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平台價格行為規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份草案被視為中國進一步規範平台經濟、治理「價格內捲」和「大數據殺熟」等亂象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台與線上服務滲透至消費者日常生活,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的行為頻頻引發爭議。「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平台經營者及平台內商家,若無正當理由,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基於支付意願、消費習慣等訊息,對同一商品或服務設定不同價格或收費標準。此舉劍指「大數據殺熟」,旨在防止平台透過演算法對老用戶「下狠手」,損害公平交易秩序。
防範「低價傾銷」與「價格欺詐」
文件亦對「價格內捲」現象予以正面回應。草案指出,平台經營者不得強制或變相要求平台內商家,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來迎合平台定價規則。若企業因平台流量分配壓力被迫不斷壓低售價,不僅擾亂正常競爭,更容易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最終傷害消費者利益。
同時,規則嚴禁平台與商家使用虛假折扣、誤導性比價或低價誘購後高價結算等欺詐行為,並要求促銷活動必須公開透明,在網站或App顯著位置標明補貼條件與細節,避免誇大宣傳。
回應社會關切 打造有序競爭
「徵求意見稿」強調,平台經營者與平台內商家依法享有自主定價權,政府部門鼓勵創新與多樣化定價模式,但必須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進行。同時,文件要求商家合理制定收費標準並公示,避免利用平台規則或演算法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
草案還首次將平台經營者向平台內商家的收費行為納入規範,明確不得通過限制流量、下架商品、屏蔽店鋪等手段,對商家的價格行為進行不合理干預。
官方指出,此次草案的核心目標在於遏制平台經濟中「無序競爭」現象。過去幾年,電商平台「低價內捲」、複雜促銷規則以及針對不同消費者的差別對待,已經削弱消費者信心。此次規則若能落地,將成為繼阿里巴巴2021年因違反《反壟斷法》遭182.28億元罰款後,又一次具標誌性的行業規範行動。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文件將公開徵求一個月意見,並根據反饋修訂完善。正式出台時,會根據實際情況為經營者留出必要的適應期,讓平台與商家完善內部管理,逐步符合新的監管要求。
該負責人還指出,平台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平台與社會多方共治,既要避免因過度逐利導致市場「內捲」,也要保護創新動力和經營活力。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