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博彩中心之一,其龐大的娛樂場產業背後支撐着數以萬計的從業員。然而,這群員工的工作狀況與生活質量,一直是業界及學術界關注的焦點。逸安負責任博彩輔導中心近日發表一項先導性研究,首次透過系統化數據,揭示澳門博彩業員工在心理、精神、社交健康以及職業滿意度上的整體狀況,並進一步探討博彩行為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研究於2024年4月至7月期間進行,涵蓋本澳13間娛樂場,共收回999份有效問卷,樣本涵蓋管理層與前線員工。調查顯示,男性受訪者佔45%,女性佔55%;其中有博彩行為的男性比例為55%,女性則為45%。受訪員工表示參與博彩的原因,最多是「花少許金錢娛樂」,其次是「希望增加收入」。然而,這種行為背後卻與生活質量的下降有明顯聯繫。
沒有博彩習慣生活質量較高
數據顯示,無論性別,沒有博彩習慣的員工在職業滿意度、生活質量及社交健康方面的得分均較高。他們對工作的投入感更佳,生活質量的評價也明顯優於有博彩行為的同事。心理與精神健康方面的狀況則不甚理想,顯示不少博彩業員工普遍存在精神壓力與心理困擾。不過,研究卻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部分有博彩習慣的員工自評心理狀況相對較佳,他們傾向以博彩作為舒緩壓力的一種方式,這種矛盾的結果為未來研究留下了空間。
管理層參與博彩活動比例較高
進一步的分析揭示四個關鍵趨勢。首先,參與博彩行為的員工呈現年輕化,若這股趨勢持續,未來整體涉足博彩活動的人數或將進一步增加。其次,這批員工的學歷層次較高,大專及大學學歷佔25%,碩士或以上更高達38%,顯示博彩參與不再局限於低學歷群體。第三,管理層在博彩活動中所佔比例亦不容忽視,34%有博彩行為的員工身處管理層崗位。最後,研究明確指出,有博彩習慣的員工生活質量普遍較差,不僅影響身心健康,更波及人際關係、工作士氣及職業滿意度。
這些發現引起廣泛關注,因為它折射出博彩業員工生活壓力與職場環境的多重矛盾。一方面,他們支撐着澳門最核心的產業,卻因自身博彩行為而削弱了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博彩對部分員工而言又被視為一種排解壓力的「出口」,讓他們在高壓環境下短暫獲得心理慰藉。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表面上的心理平衡,實際上可能掩蓋了更深層次的健康隱患。
調查還發現,性別差異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並不大,男性與女性在職業滿意度及社交健康方面的表現相近。但在生活質量的自我評價上,男性以及沒有博彩習慣的員工相對較為正面,顯示出行為差異帶來的影響,遠比性別因素更為顯著。
博彩行為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研究的最重要啟示在於,博彩行為與員工的生活質量之間存在清晰的負相關關係。當博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往往伴隨的是精神健康下降、社交支持減弱及工作滿意度降低。長此以往,不僅員工自身承受風險,亦可能對博企的整體營運氛圍產生影響。這對高度依賴人力資源的博彩業而言,無疑是一項潛在挑戰。
報告提出,博彩企業若要改善現況,必須在員工支持上加大投入。例如加強負責任博彩教育,透過講座與工作坊讓員工正確認識沉迷行為的危害;亦可在培訓新進年輕員工時特別強調預防,避免他們過早陷入博彩習慣。同時,企業應建立更多提升員工身心健康的渠道,如定期舉辦興趣班、團建活動,或與醫療及社福機構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輔導,幫助員工處理精神壓力。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