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以“太和學者”課題促澳門“一基地”建設
02/09/2025
5127
收藏
分享
趙強:以“太和學者”課題促澳門“一基地”建設
趙強:以“太和學者”課題促澳門“一基地”建設

文旅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與趙強(右二)及來自義大利、馬爾他和英國的太和學者。

趙強在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用儀器對克拉克瓷的釉面進行物相分析。

“太和學者”項目首位港澳地區學者、澳門城市大學中國—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博士趙強,於8月28日與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合作,把已掌握的克拉克瓷胎釉成分、病害機理及修復工藝,用3D掃描、微距攝影、顯微切片等手段,將實驗室數據轉化為“一眼就能看懂”的數字展品。

趙強表示,澳門當地出土了9000多件的克拉克瓷殘片,既有景德鎮產也有漳州產克拉克瓷,希望未來可實現“不出澳門,就看見故宮實驗室”。期待用這半年的成果,能成為澳門"一基地"建設的長期資產與公共記憶。

經文旅部批准,趙強今年6月下旬飛赴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啟為期半年的“文化遺產保護新理念、新技術與新方法”學術交流與研究,課題聚焦外銷瓷器克拉克瓷。期間還應邀參加“紀念故宮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暨中國明清史學術會議”,提交了一萬多字題為《克拉克瓷貿易與澳門城市轉型的互動研究(一五五七——一六四四)》的論文。

故宮博物院於2022年啟動的“太和學者”項目,名稱源自紫禁城等級最高的宮殿“太和殿”,寓意萬物和合、文明互鑒。故宮博物院科研處負責人陳秋速稱,這一學術交流項目創立伊始,便確立“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雙向機制。截至去年底,項目成功搭建起跨越四大洲的學術橋樑,累計資助中外學者廿七位,涉及全球十四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本年度來自中國澳門、意大利、馬耳他和英國的四位太和學者正在北京從事文化遺產研究工作;故宮博物院選派的五名學者分赴英國、斯洛文尼亞、葡萄牙、德國和法國開展學術交流。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