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斗門區乾務鎮大海環村,一塊寬僅一米的宅基地,曾讓兩兄弟積怨長達六年。隨著乾務鎮「香山夜訪」工作的持續推進,這場糾葛終於迎來圓滿解決。近日,兄弟倆在幹部與調解員的見證下握手言和,承諾不再為宅基地問題爭執,久違的笑容重新浮現在他們的臉上。
據觀海融媒報道,強叔(化名,哥哥)與明叔(化名,弟弟)早年各分得一半祖屋宅基地。2019年,強叔新建房屋時,其房產證範圍涵蓋了明叔主張權屬的一米地。由於明叔曾為修建通道投入資金,這一米宅基地被「划走」讓他極度不滿,兄弟關係自此惡化。矛盾多年未能解決,甚至在信訪與調解中屢屢爆發爭執。
今年8月初,乾務鎮幹部在「香山夜訪」活動中走進明叔家,發現其妻子情緒激動,堅持要求「賠錢或還地」,並曾拒絕與工作人員溝通。鎮平安法治辦副主任張森回憶稱,當時已明確這是涉及親情、土地與信訪的「硬骨頭」。
多部門聯動組成調解專班
為妥善化解矛盾,一個由市公安局派駐民警、市司法局專職調解員、鎮平安法治辦及村綜治專乾組成的專項工作組迅速成立。與以往不同,此次調解採用「組合拳」:多部門聯合、持續跟進、情理法並用。
第一次調解時,兄弟倆互相辱罵推搡,甚至見面即轉身離開。調解員李春燕回憶稱,當即決定改為「背對背」調解,分頭談心,從血脈親情切入,勸導他們勿因一時爭執破壞家族和睦。與此同時,公安民警與幹部則依法說理,分析訴訟成本與風險,幫助兄弟冷靜權衡利弊。
為下一代化解矛盾
轉折出現在8月18日的第二次調解。張森回憶說:「當我們提到‘這代人的矛盾不應留給下一代’時,兄弟倆同時沈默,態度明顯緩和。」工作組抓住契機,從家族聲譽與手足情深入手勸導,最終打動兩人。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強叔承諾爭議土地不建房,永久作為通道使用;明叔一家則承諾不再信訪,不再要求變更產權登記。在簽字現場,兄弟倆在6年後首次握手,氣氛溫和而釋懷。
日後工作組回訪時看到,曾經爭執的一米宅基地已被鋪上紅磚,成為家門口的通道。明叔坦言:「過去就讓它過去,畢竟是親兄弟,感情要慢慢修補。」強叔也表示,幹部們的耐心與真心讓他們重新坐在了一起。
這起成功化解的案例,正是乾務鎮「香山夜訪」成效的縮影。據統計,自「香山夜訪」活動開展以來,市、區、鎮三級工作人員在乾務鎮共接訪群眾612人次,排查化解基層矛盾糾紛274起。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