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聚焦中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最新進展。科技部副部長林新在會上指出,近年來,中國持續推動區域統籌與央地協同,初步形成了高地引領、梯次聯動、優勢互補的創新格局。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創新集群,與北京、上海一道成為中國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林新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域科技創新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來,國家通過頂層設計與資源整合,推動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科技創新布局。這一過程中,既強調統籌協調,也注重因地制宜,鼓勵各地依托自身優勢,鍛造科技「長板」,從而構建兼具競爭力與協同性的創新體系。
他指出,目前中國已重點打造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同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武漢、西安等地布局區域性創新中心,進一步完善全國創新網絡。
北京 上海 大灣區三大中心引領
談及具體成效,林新強調,北京的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比超過16%,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上海則依託強大的產業基礎,形成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集群,總規模已突破1.8萬億元人民幣,創新活力持續釋放;粵港澳大灣區則憑藉產業鏈完整、科研力量集中與市場需求龐大,快速躍升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創新集群,並在航空航天、光電子信息等前沿領域形成領先優勢。
「三大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不僅提升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持久動能。」林新說。
加強區域協同 共建產業集群
除打造創新高地外,國家還推進跨區域協同合作,鼓勵城市群聯合攻關、共享科研資源。例如,京津冀地區設立了「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共同繪製重點產業鏈圖譜,並推動萬億級產業集群培育。林新指出,這種跨區域合作有助於打破行政壁壘,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鏈融合。
「我們正在探索更多跨地區合作模式,包括聯合攻關、科研平台共建、重大科研設施共享等,力求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來,形成整體優勢。」林新說。
中國集群數量全球居首
林新援引最新國際數據指出,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新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在全球百強創新集群中的數量位居世界首位,充分展現了中國區域科技創新的發展成就。
他強調,這一排名不僅反映中國在科研投入和成果轉化上的快速提升,也說明中國的區域創新體系已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能夠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來,林新表示,中國將繼續加強對區域科技創新的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支持地方探索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又適應地方特色的創新模式。這包括鼓勵各地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產業應用等方面形成差異化優勢,並通過協同合作提升全國整體創新能力。
「區域創新是國家創新的重要支撐。我們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推動創新要素高效流動,最終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堅實基礎。」林新說。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