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科技股表現大幅超越美國同類股票,恒生科技指數自年初至今累升41%,遠高於納斯達克同期17%的漲幅。這一勢頭在過去一個月進一步加速,背後動力來自人工智能(AI)進展以及北京推動先進晶片自給的政策努力。中國晶片製造商如寒武紀等公司,今年吸引更多資金投資。 (網絡圖片)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漲勢的引爆點可追溯至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技術突破。隨著市場解讀北京的自主晶片計劃逐步奏效,投資者信心在9月進一步高漲。美銀全球研究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吳旖指出,中國似乎在AI算力瓶頸問題上取得突破,改變了整體市場敘事。
科技龍頭股價飆升
阿里巴巴、騰訊及百度股價今年分別累漲96%、55%與59%;僅9月一個月,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騰訊及百度股價今年分別累漲漲31%,百度飆升48%。市場普遍認為,阿里「通義千問」、騰訊「元寶」、百度「文心一言X1.1」等自研AI模型表現突出,為廣泛商業化與生產力提升打下基礎,進一步推動投資熱情。
Chartwell Capital投資經理Evan Ng認為,習近平早前與科技巨頭的會晤,釋放政策轉向信號,增強市場信心。瑞士隆奧亞洲投資主管邵志銘則表示,外資正逐步回流中國科技股,重建對中國的投資敞口。
「追漲殺跌是全球通病,低配中國科技股會很痛苦,」GAM控股CEO薩波爾塔直言。
板塊回暖超越大市
恒生科技指數強勁反彈之際,CSI AI指數今年回報已超61%,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更累升98%。晶片製造商如寒武紀、中芯國際,以及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均吸引資金流入。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股本回報率已連續四季停滯,反映投資者的樂觀更多來自科技前景,而非宏觀經濟。
此前,中國科技板塊因監管整頓及經濟壓力,外資大舉撤離,阿里巴巴市值一度蒸發八成,至今僅為高峰期一半。然而隨著AI 熱潮重燃,市場氣氛逆轉。PGIM Jennison Associates基金經理郭思傑形容:「競賽重啟,投資者的動物精神回來了。」
儘管股價高漲,部分分析師提醒投資者須保持警惕。巴克萊策略主管卡烏指出,此波行情更多源自投機,而非真正的實質突破。美銀的吳旖更質疑晶片進展缺乏細節披露,市場將中國限制進口英偉達晶片的政策解讀為突破訊號,但其真實性仍存疑。
中國科技股今年迎來強勢回歸,背後既有政策導向與AI突破,也存在投機氛圍與細節不明的隱憂。投資者一方面看好中國14億人口市場下的AI應用潛力,另一方面亦需警惕估值急升及基本面能否跟上。
中國自研AI模型表現突出,股價水漲船高。(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