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23日在紐約出席「全球發展倡議」高級別會議時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當前和未來的談判中,將不再尋求新的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此一表態意味中國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的角色正在發生重要轉變。
新華社報道,李強指出,長期以來,中國一直盡己所能推動全球發展,如今更將承擔起更大責任。他強調,中國願同各方一道,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重振全球發展事業。WTO總幹事奧孔約-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隨後在社交媒體上讚揚中國的決定,認為這展現了中國的領導力。
根據規則,WTO發展中國家地位由成員國自行宣布,享有更長履約期限等優惠。
在演講中,李強闡述中國推動「全球發展倡議」的進展與規劃。他表示,自2021年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以來,該倡議已獲超過1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響應,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過去四年,中方已動員逾230億美元資金,推動1800多個合作項目,並計劃未來五年在發展中國家再推進20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
營造穩定開放的發展環境
李強指出,全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合作受挫,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他提出四點倡議:
首先,營造穩定開放的發展環境,反對「脫鉤斷鏈」與陣營對抗,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其次,構建均衡普惠的發展夥伴關係,敦促發達國家履行援助承諾,更多照顧發展中國家需求;
第三,培育創新發展動能,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推進技術轉移與知識分享,消除數位鴻溝;第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新能源、環保及資源循環利用合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科技與創新方面,李強宣布中國將設立「數字能力建設專項基金」,並發起「人工智能+」國際合作倡議,推動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支持「數字南方」品牌建設。此外,中方將牽頭建立可持續發展衛星國際聯盟,為全球提供空間觀測數據。
在綠色轉型方面,他強調,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新能源產業鏈,推動過去十年風電與光伏成本大幅下降,並與百餘國開展綠色能源合作。未來五年,還將推動200個海洋發展項目,並在發展中國家推廣「清潔爐灶百千萬工程」,支持小
李強最後強調,「發展沒有止境,合作創造未來。」中國願同各國深化合作,以全球發展倡議為依託,共同推動世界繁榮,構建更加可持續和美好的未來。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