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來襲

琴澳聯動如何築牢安全防線?
26/09/2025
8101
收藏
分享
琴澳聯動如何築牢安全防線?

當超強颱風「樺加沙」裹挾著狂風暴雨逼近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橫跨珠江口的城市群面臨嚴峻考驗。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琴澳兩地如何打破地域與制度壁壘,以協同之力抵禦天災?從預警回應到風雨堅守,從抗擊颱風到復工復產,一場跨越琴澳的抗颱戰役,揭示了兩地聯動築牢安全防線的深層邏輯。9月23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舉行抗擊超強颱風 「樺加沙」調度工作會議。(合作區行政事務局供圖)

對於合作區而言,「樺加沙」的威脅不僅在於其 17 級的超強風力,更在於與澳門特殊的地理關聯與制度差異帶來的變數。「合作區與澳門唇齒相依,一衣帶水,颱風來襲時,任何一方的防禦疏漏都可能影響整體安全。」合作區三防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坦言。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防禦工作必須突破單一區域思維:橫琴的臨海區域與澳門的低窪地帶同受風暴潮威脅,跨境通勤的數萬居民需要同步的避險指引,琴澳口岸的通關安排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統籌考慮的「協同性」是第一道防線

9月23日,全省防颱風工作視訊會議結束後,市委書記、省委橫琴工委書記陳勇立即對防禦工作再部署,明確要求「密切與澳門的對接,加強力量調度、資源調配、工作聯動」。

「我們與澳門的應急部門每小時通一次氣,確保預警信號、防禦級別『同頻』。」合作區三防指揮部工作人員表示,這種同步性,讓跨境居住的居民無需在兩地政策間「換算」,只需遵循統一的避險指引。

指揮體系的「一體化」是核心支撐

23日10時起,合作區防風應急回應升級為Ⅰ級。三防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在合作區綜合指揮中心實行集中24小時聯合值守。

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合作區執委會主任張永春主持召開合作區執委會抗擊颱風「樺加沙」調度工作會議,提出要吸取澳門在此前應對颱風險情時的相關經驗,加強對風暴潮可能帶來險情的重點關注。

機制保障是後盾

23日下午3時,橫琴口岸應對颱風極端天氣琴澳現場協調聯動機制正式啟動,這個在9月初開始全面運作的新機制在這次颱風期間迅速發揮了作用。

橫琴經濟發展局、橫琴海關、橫琴邊檢站、橫琴城市規劃和建設局、橫琴公安局、大橫琴口岸公司加上澳門海關、澳門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澳門治安警察局、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澳門衛生局等琴澳口岸相關單位分別派代表駐守琴澳會商室,協同研究落實橫琴口岸應對颱風「樺加沙」資訊發佈、調整通關安排、排查風險隱患、應對突發事件等工作,及時調整口岸通關安排。

實戰突破,關鍵領域的「精准聯動」

此次防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合作區實現了「零傷亡、少損失、快恢復」的目標。琴澳聯動機制在實戰中得到了全面檢驗,為後續防汛防颱風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我們將認真總結這次防颱風工作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琴澳協同機制。」合作區三防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