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門特區政府發佈推出的《支持澳門首店經濟發展計劃》,以最高為一百萬澳門元的資助上限,向國際及內地優質品牌拋出橄欖枝。筆者認為這一政策不僅是對澳門營商環境的開辟新徑,更是激活消費市場、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一招。
「首店經濟」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創新性與引領性。澳門作為微型經濟體,長期依靠綜合旅遊休閒產業,消費市場容易存在同質化競爭。此次政策通過引入未在澳門開設門店的優質品牌,能夠直接填補市場空白,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選擇。基礎資助與疊加資助結合,既鼓勵品牌落戶核心商圈提升城市形象,又通過經營面積、僱員規模等指標引導企業深耕社區經濟。這種「中心+社區」的雙輪驅動模式,期望能帶動特定區域的消費潛力,形成全域消費網絡。
首店落地往往伴隨新品首發、主題活動等配套舉措,可快速聚集人氣,「首店經濟」的溢出效應往往能夠值得期待。參考內地城市的經驗,上海市靜安區積極推動「首店經濟」,去年靜安區共引進234家首店。其中,南京西路商圈因其高端時尚的潮流引領地位,成為首店品牌的首選和聚集地。南京西路商圈連續蟬聯引進首店數量最多的商圈,集聚了全上海市三分之一的高能級首店。
澳門若能用好「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打造「首店+」融合場景,將有效延長旅客停留時間,提升消費附加值。然而,政策成效取決於執行細節。需建立品牌篩選機制,優先引入與澳門「1+4」產業策略契合的品牌,同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期待澳門以「首店經濟」為支點,帶動消費市場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為經濟適度多元注入持久動能。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秘書長 余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