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近日正式啟動「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標誌着香港在推動內地企業國際化進程上邁出實質步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在專班督導下,港府將以更深、更廣的方式支持企業「走出去」,並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措施。
陳茂波指出,「出海專班」具有三大特點:一是「高層統籌」,透過設於政府高層的治理架構,以宏觀視野、順暢溝通和快速決策整合資源,打通政策障礙;二是「集結力量」,專班成員除政府相關部門外,亦涵蓋公營機構、專業團體、商會與金融機構,共同發揮聯乘效應;三是「主動出擊」,除吸引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外,還將組團出訪海外市場,推動產業與資本的雙向流動。
出海專班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桦督導,負責統籌跨局、跨部門及跨界別資源,構建一個「一站式」的支援平台。丘應桦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專班將致力打造前所未有的政策協調與市場服務機制,協助企業在國際化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三大政策方向
陳茂波透露,首階段政策措施包括:鼓勵內地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以支援企業拓展東南亞及中東市場;提供稅務寬減,吸引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發展碳排放核算與綠色金融服務,推動可持續發展產業鏈。港府預計專班將於年底前敲定具體策略及行動計劃,並舉辦首場大型推廣活動。
「出海專班」構想最早由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02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旨在把香港定位為內地企業國際化的橋頭堡和資本中樞。
金融界積極響應
財新報道,多家金融與專業機構成為首批成員。滙豐銀行工商金融總經理兼港澳主管方啸表示,該行調查顯示,85%內地企業有意拓展海外市場,當中九成預期未來兩年國際業務將增長。匯豐在全球26個市場設有中國業務部門,為客戶提供中文服務;隨出海需求上升,銀行計劃從香港及內地調派人手支援東南亞與中東業務。
中銀香港副總裁陳文則指出,香港憑藉自由資本流動與完善金融基建,一直是內地企業出海的首選地。企業可利用香港進行跨境結算、上市集資、發債與銀團貸款等多元化融資,並設立財資中心統籌全球資金流。
中金公司國際業務負責人刁智海表示,香港作為中國「內循環」與「外循環」的交匯點,具備「不可替代的複合優勢」。2025年前三季,港股IPO集資額逾1,800億港元,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升溫,顯示香港仍是企業接軌國際資本的重要平台。
四大會計師行亦加入專班。安永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夥人李舜兒指出,希望專班能成為整合與解讀中港政策的橋樑,幫助企業精確掌握出海過程中遇到的稅務、審計及監管挑戰,集中解決痛點。
陳茂波強調,香港將以專班為契機,深化「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循環戰略,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企業出海第一站」與「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的雙重角色。
他表示,隨着中國企業加速全球布局,香港憑藉國際金融體系、普通法制度及專業服務優勢,將為企業提供融資、法律、審計、稅務及併購顧問等全鏈條支援。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