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高盛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該行將2026年12月的黃金價格預測,從每盎司4,300美元上調至4,900美元,反映其對黃金市場的長期看多態度。報告指出,西方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倉增加與各國央行的持續購金行為,將成為推動金價進一步上漲的兩大主因。高盛將2026年12月的黃金價格預測上調至4,900美元。 (網絡圖片)
高盛分析師團隊表示,雖然金價自年初以來已累計上升52%,但上行風險仍未完全反映在市場預期中。報告指出,私人投資者資金正流入相對規模有限的黃金市場,ETF持倉量可能超出基於利率推算的合理範圍,進一步推升金價。該行預期美聯儲將於2026年第二季度降息100個基點,屆時ETF持倉勢將上升,為金價提供額外支撐。
高盛同時預測,全球央行2025年的月均購金量將達80噸,2026年為70噸。報告認為,新興市場央行正加速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減少對美元依賴,並增持黃金作為長期戰略儲備。分析師指出:「各國央行的結構性需求與ETF流入形成共振,為金價構築中長期上行通道。」
報告將黃金買家分為兩類:「堅定買家」與「機會型買家」。前者包括央行、ETF與機構投資者,基於宏觀判斷與避險需求持續買入,對金價形成長期支撐。高盛估算,這類買家每淨買入100 噸黃金,金價平均上漲1.7%。至於「機會型買家」則多為新興市場家庭投資者,傾向於在金價回落時入市,於高位時獲利了結,對金價的短期波動起到平抑作用。
央行購金有望加速
根據該行即時追蹤模型,2025年7月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低於全年預期平均值,前七個月月均約為64噸,但分析師強調這屬季節性放緩。通常央行購金活動在夏季減弱,9月後將重新加速。與此同時,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衍生品市場的持倉顯示強烈的看漲信號。高盛指出,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與期權的淨多頭倉位已達2014年以來的73%分位,反映投機者普遍押注金價上行。
高盛研究團隊由莉娜•托馬斯(Lina Thomas)領導。她在報告中表示,黃金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概率高於跌破的可能性。不過她亦提醒,隨着市場多頭倉位不斷增加,短期回調風險正在上升。
該行建議投資者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以對沖潛在的尾部風險。報告指出,傳統的股票與債券組合在兩種情境下難以發揮避險效果:一是全球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央行抗通脹信心下降之時;二是遭遇能源供應中斷等供給衝擊時。報告舉例,上世紀70年代美國因政府支出飆升及通脹高企導致金價暴漲;而2022年俄羅斯切斷對歐洲天然氣供應後,黃金與大宗商品成為少數能在通脹環境中實現正回報的資產。
托馬斯指出,在全球經濟高度波動的背景下,大宗商品與黃金的配置價值愈加凸顯。「當市場在體系內尋找不到確定性時,投資者便會轉向黃金這類體系外的資產。」她強調,大宗商品正逐漸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槓桿,也因此在資產多元化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高盛分析師稱,隨著市場多頭倉位不斷增加,短期回調風險正在上升。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