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消息:本澳於10月11日接連錄得兩例基孔肯雅熱本地感染病例,衛生局依據病例在澳活動地點及逗留時間,劃定風險區域,並基於風險評估開展針對性滅蚊工作。因應病例居住地點及相關風險區域的環境較複雜,例如堆滿物品等,故對這些區域實施熱霧化學滅蚊。該方法具良好穿透與擴散性能,可提升滅蚊效率及效果。要留意的是,當工作人員進行熱霧化學滅蚊時會產生較多煙霧,應避免進入相關區域,以免吸入過量煙霧引起不適,但此類煙霧對人體健康無重大影響,呼籲居民無須擔憂。
此外,為預防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出現大規模傳播,衛生局已推行多項蚊媒控制措施,並將分階段加強相關工作。自4月起,已對全澳約140個蚊患黑點加強滅蚊;7月起更依據風險評估,將部分區域滅蚊頻次提升至每月3至4次;並加強對空置及在建地盤、酒店、花店、廟宇、大廈公共區域等高風險場所的巡查。與此同時,亦積極推動社區滅蚊能力建設,透過「健康社區、健康企業、健康校園」計劃,聯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社會工作局、保安部隊、社團機構及物業管理商會等合作,協助其建立自主滅蚊機制,以便需要時配合特區政府開展區域性或全澳性滅蚊行動。
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均可通過白紋伊蚊叮咬人傳播,白紋伊蚊偏好於細小、清潔、靜止的積水孳生,居民應加強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衛生局會持續密切留意本澳及鄰近地區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流行的情況,作出適切預防措施,並呼籲居民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相關蚊傳播疾病:
- 防止家居「孳生」蚊子,注意定期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周圍環境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
- 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家中可使用紗窗、蚊帳或開冷氣等措施,減少被蚊叮咬機會;
- 防止戶外蚊子「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宜穿淺色長袖衫褲,並在皮膚暴露地方或衣服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