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七分鐘失竊案震驚全球

分析稱找回機率極低
21/10/2025
4847
收藏
分享
分析稱找回機率極低

法國巴黎羅浮宮19日上午發生罕見重大劫案,四名蒙面歹徒僅用七分鐘,竊走包括拿破崙贈妻瑪麗.路易絲皇后的祖母綠項鍊在內的八件19世紀法國皇室珠寶,震撼全球。這起事件被視為自1911年《蒙娜麗莎》失竊以來羅浮宮最嚴重的國寶被盜案。

根據法國內政部長努涅斯(Laurent Nuñez)說法,事件發生在上午9時30分至9時40分間,博物館剛開館不久。劫匪駕駛裝有升降平台的卡車,從塞納河畔一側升上窗台,用圓盤切割機破壞玻璃後進入館內,闖入收藏皇室珠寶的「阿波羅長廊」(Galerie d’Apollon),其中有人穿上亮黃色背心,「光明正大」地砸碎玻璃櫃、竊取寶物,迅速奪走八件文物後騎摩托車逃逸。警方研判整起行動精心策劃,犯案過程不到七分鐘,且在距巴黎警察總部僅800米處公然犯案,顯示劫匪熟悉場地、計畫周密。

失竊文物多為法國皇室與帝國時期珍品,包括瑪麗.路易絲皇后的祖母綠項鍊與耳環、瑪麗.艾蜜莉皇后及荷蘭王后奧坦絲的藍寶石首飾、拿破崙三世皇后歐仁妮的珍珠王冠與胸針等。警方稍後在館外尋回一頂鑲有1,354顆鑽石及56顆祖母綠的歐仁妮王冠,但已嚴重受損。

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此案是對「國家歷史與文化的攻擊」,承諾將失竊文物追回並嚴懲涉案者。巴黎檢方認為這是一宗有組織犯罪,已鎖定嫌犯遺留的黃色馬甲與摩托車路線。

人手短缺導致保安漏洞

事件同時揭露羅浮宮人手短缺與安保漏洞。工會指出,過去15年間羅浮宮裁撤約200個全職職位,導致巡邏稀疏,早已多次警告可能出現維安空隙。巴黎副市長貝利亞德批評館方忽視員工訴求,使「可以預防的問題演變成國際恥辱」。

文化部長拉達蒂(Rachida Dati)則表示,劫匪「行動冷靜、顯然受過訓練」,案件凸顯博物館在旅遊人潮暴增下的安全壓力。羅浮宮目前暫時關閉進行調查,預計數日內重新開放。

拍賣行德魯奧(Drouot)執行長吉克洛分析,被竊珠寶名氣太高、難以銷贓,「就算拆解鑽石或熔金變賣也極具風險」。他呼籲犯案者盡快歸還文物。

羅浮宮作為法國最重要文化象徵之一,每年接待數百萬遊客,此案不僅引發安全危機,更引起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反思。馬克龍強調,政府已啟動「羅浮宮新復興」計畫,將加強安保與人力配置,確保法國歷史瑰寶不再重演失守的悲劇。

找回機率極低

有分析稱,羅浮宮失竊珠寶的「找回率非常低」,是所有博物館藏品中最低的,無論是1792年法國大革命還是1990年古羅馬珠寶失竊案,失竊的珠寶都無法被全數追回,因為鑽石可以被拆分,黃金可以熔掉,「文化價值在黑市等於零」,名畫失竊還可能被認出,但只要珠寶離開展櫃,就可能永遠從文明記憶中被抹除。

此文一出,不少網友猜測,失竊案背後可能有金主指定,就不會有銷贓問題了,「這感覺是被人指定要的東西然後盜走」、「應該是有金主開價,這珠寶值xx元,我願意出珠寶價值50%,請你去偷,先給50%,到手再付清剩下50%」。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