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昨(26)日發文指,供水安全是支撐澳門社會發展的關鍵要素。然而,澳門淡水資源十分短缺,約99%原水由內地供應。澳門回歸以來,用水需求大幅增加,2024年的供澳原水量約1.05億立方米,較1999 年回歸時增長超過83%。因此,澳門要保障供水安全穩定,除了依靠國家的大力支持外,也需要落實各項開源節流措施。
再生水水管使用紫色管身作區別。(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圖片)
澳門應用再生水範圍為部分建有雙管道的區域。(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圖片)
應用再生水,是特區政府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保障澳門供水安全的重要政策。特區政府近年通過前瞻規劃、技術創新、完善設施及宣傳教育,有序推進再生水項目。透過再生水項目,可以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減少原水消耗,同時加強澳門供水系統的穩定性,提高澳門供水安全的保障能力。
水質符合衛生安全標準
再生水是經過深化處理後可循環利用的水。現時內地多個省市和外地也有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的成功經驗,如北京、深圳、香港和新加坡等。澳門再生水水質標準是參照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20)制訂,涵蓋微生物、消毒指標等參數,確保水質符合衛生安全要求。
澳門再生水水管採用與自來水水管不同的顏色以作區別。建築物內的再生水水管為紫色,自來水水管則為白色、銀灰色、黃銅色。
有序推進再生水建設
海事及水務局積極推進再生水建設。路環再生水站一期正在施工,預計2026年第一季竣工,每日供水能力達2,500立方米,將率先為石排灣公屋及澳門大學供應再生水,作沖廁和綠化用途。路環再生水站二期和人工島再生水站的編製工作計劃於2026年第一季開展。再生水管網方面,黑沙環P地段暫住房、蓮花路,以及連接路環再生水站至石排灣和澳門大學的管道已經鋪設,新城A區的再生水管網亦正在配合該區道路工程同步鋪設,為未來新城區應用再生水創造條件。舊城區因欠缺建設再生水管道的空間及條件,現階段不具備條件應用再生水。
擴展應用範圍和用途
未來,特區政府會持續擴大再生水的應用範圍,並考慮拓展再生水的其他用途。中期目標是再生水用水量佔全澳用水量5%,長期目標為10%以上,以進一步節約珍貴的水資源,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大價值,建設澳門成為節水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