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

——紅十字在澳門的百年足跡
07/11/2025
9529
收藏
分享
——紅十字在澳門的百年足跡
——紅十字在澳門的百年足跡
——紅十字在澳門的百年足跡

自1920年成立以來,澳門紅十字會已走過百年歷程。作為以弘揚人道主義為宗旨的救濟團體,其使命始終如一,但承載這份使命的物理空間卻見證了深刻的變遷。

澳門紅十字會位於民國大馬路58-60號,前身名為「 夕陽別墅 」,是具有葡萄牙風格的洋樓別墅。(摘自澳門特區政府「 漫步澳門街 」路線介紹)

從空中鳥瞰紅十字會現址,風景怡人,環境優美。 (唐嘉攝影及提供,摘自 「澳門記憶」文史網)

從早期的簡陋局址,到承載歷史記憶的「夕陽別墅」,再到功能完善的現代大廈,每一次搬遷不僅是空間的轉移,更是澳門紅十字會在社會中角色不斷深化、服務範圍持續擴大的見證。

篳路藍縷:尋覓立足之地

澳門紅十字會草創初期的設施極為簡陋,甚至沒有正式的辦公地點。成立後的數十年間,其辦事處曾一度設於美利大廈。據《澳門掌故》記載,為更有效履行「扶危救急」的使命,紅十字會曾將救護局設於地理位置優越的議事亭——即今日議事亭前地一帶。當時,救護局址位於議事亭右側樓下,另闢旁邊門口出入,並配備了必要的醫護儀器與救傷汽車,以應對緊急狀況,確保人道服務能及時展開。此後一段時期,救護局又遷往荷蘭園正街,借用昔日利宵中學的舊址繼續運作。這段輾轉遷徙的歷程清晰表明:儘管1920年即已成立,並成為葡萄牙紅十字會下屬組織,澳門紅十字會仍長期面臨物資匱乏的困境,其基礎設施的建立,實是一段篳路藍縷的艱辛歷程。

繼往開來:「夕陽」中啟新篇

澳門紅十字會首個標誌性總部確立於1990年代。當時在澳門仁慈堂協助下,紅十字會租用西灣民國大馬路一棟前身為善終病院的洋樓別墅——「夕陽別墅」。這座由葡人喇拉李士興建的建築,在他臨終前捐作防癌醫院,後由扶輪社澳門分會籌款建為遠東首批防癌醫院,1951至1979年間診治逾數病患。

這棟列為文物建築的葡式洋樓,在結束醫療使命後,於 1990年成為紅十字會會址。從見證生命終點的場所,轉型為守護生命的救援中心,其象徵意義深遠。1997年發行的「澳門紅十字會七十七周年」紀念郵票,便是以這座建築為主題。

澳門回歸後,紅十字會迎來新里程碑。2000年獲特區政府批予新口岸中土大廈三樓辦公空間,命名為「亨利杜南中心」,以紀念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亨利•杜南。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主持揭幕,象徵紅十字會在「一國兩制」下成為推動人道事業的核心力量。

1997年,澳門發行紅十字會七十七周年紀念郵票,上面可見 「夕陽別墅」輪廓,設計精美,深受郵票收藏家喜愛。 ( Francisca攝,摘自 「澳門記憶」文史網)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王文達、劉羡冰、伍華佳所著之《澳門掌故》, 澳門教育出版社,2003,摘自「澳門記憶」文史網;並參考澳門紅十字會官方網站資料)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