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啟用跨境直升機通關功能 

粵港澳「30分鐘交通圈」正式成形
09/11/2025
2347
收藏
分享
粵港澳「30分鐘交通圈」正式成形

隨著一架從澳門國際機場起飛的直升機降落在深圳國際郵輪母港,標誌着該口岸正式啟用 跨境直升機出入境功能,宣告粵港澳大灣區「30 分鐘高效交通圈」從藍圖走向現實。

當天共有兩架次跨境直升機完成首航,分別執行 澳門國際機場至深圳蛇口、蛇口至香港信德直升機場 的航線。這意味著深圳蛇口前往香港島的飛行時間將縮短至 20 分鐘以內,至澳門則僅需 15 分鐘,極大提升大灣區城市間的流動效率。

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負責執飛。據悉,航線啟用後,將為商務人員往返深港澳三地洽談、搶險救援、旅遊觀光等提供極大便利。企業代表形容,「時間就是競爭力」,短途直升機航線開通,將改變大灣區跨境出行模式。深圳市口岸辦副主任姜成峰指出,該航線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應用場景,將促進區域內人才、資金與資訊的高效流動,助力粵港澳經濟要素加速融合。

「空中走廊」打通跨境新通道

深圳國際郵輪母港跨境直升機項目,是深圳在低空經濟領域的一項制度創新成果。此次啟用並非簡單在現有設施上疊加,而是 在口岸功能、查驗流程及管理機制上進行了系統性重構,形成「一體兩用」的新型口岸形態。這一模式實現了海、空交通的無縫銜接,也是中國內地首個具備跨境直升機通關功能的郵輪母港。

為確保運行順暢,深圳與港澳三地監管部門歷經多輪協調,就航線規劃、標準對接及通關方式等問題達成共識,確保既符合法規要求,又能滿足實際運營需要,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在機制對接與規則互認方面的最新成果。

「無感」通關體驗提升口岸效率

此次首航的另一亮點,是首次實現跨境直升機旅客的 「無感通關」。蛇口海關旅檢綜合業務科副科長付淑珍表示,海關針對航線特點進行全流程優化,提前掌握航班計畫,壓縮航空器及航線備案時間,同時引導企業通過「單一窗口」進行線上報關。配合郵輪母港與口岸部門的動線設計,旅客可在登機與落地環節間實現快速查驗,大幅提升通關效率。

這一全新模式體現了深圳口岸在數字化與智能化管理上的領先水準,也為未來大灣區跨境交通創建了可複製的示範樣本。

跨境直升機航線的啟用不僅提升出行便利,也被視為 低空經濟產業化的重要突破。業界認為,隨著粵港澳三地低空航線逐步連接,將帶動直升機製造、維修、通航服務、旅遊觀光等上下游產業鏈發展,並促進深圳在低空物流與城市空中交通(UAM)領域的先行試點。

分析指出,深圳以跨境直升機為牽引,正在構建以「低空+口岸+旅遊」為核心的新型經濟模式,未來有望與珠海、橫琴、香港等地形成互補,進一步強化大灣區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

隨著「空中走廊」正式啟航,大灣區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正被迅速壓縮。從陸路的「兩小時生活圈」到如今的「三十分鐘交通圈」,深圳蛇口的這次制度創新,標誌着 大灣區邁入立體化、網絡化交通新時代,也為中國低空經濟的跨境實踐開創了新篇章。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