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內港碼頭區域工商聯會主辦的「一河兩岸濱海交流之旅」於14日下午順利舉行,活動組織多個社團及商會代表從珠海灣仔碼頭登船,沿河實地觀光考察,並邀請專家學者從多元角度探討內港未來發展方向。主辦方期望透過深入發掘和整合澳門內港與珠海灣仔「一河兩岸」的特色景點與人文歷史,實現跨岸聯動,構建文旅合作新模式,進一步激發內港經濟活力,為澳珠兩地注入多元旅遊元素,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深度融合與發展。
「 一河兩岸濱海交流之旅 」組織多個社團及商會代表沿河實地觀光考察內港。
該會理事長李傑興致辭時表示,結合國家移民管理局不斷放寬的外籍旅客免簽入境政策,期望劉藝良所提出的「一地兩檢,兩岸一檢」構想獲准實施,助力新路線項目成功落地。他相信,拓展「一河兩岸濱海旅遊」新路線將充分發揮內港、橫琴與灣仔的區域優勢,促進珠澳乃至大灣區文旅合作,務實推進澳門旅遊多元化發展。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建議澳門在編製第三個五年規劃時,將「一河兩岸」概念進一步寫入,並明確相應目標、具體措施與成果指標,使其成為政府整合資源推動的重點項目。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科院副院長黃婉妍、澳門海洋與水利學會會長區秉光隨後相繼發言。
促加強區域資源互補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行政會委員、該會榮譽會長劉藝良提出「一河兩岸三區」融合理念,強調珠海、澳門與橫琴以一河相連,無論是內港整治、防洪改善,還是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濱河產業,均需從國家層面、區域合作層面共同推動。他認為澳門在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選址、交通承載力、設施配套等方面可積極建言,並建議開通水上巴士、推動「兩岸一檢」、聯合推出海上遊等合作共贏措施,加強區域資源互補與整體規劃,促進「一河兩岸」藍圖落實。
與會者一致認為,透過深化區域合作與資源整合,「一河兩岸」有望成為帶動澳門經濟多元與灣區文旅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