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會同多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推動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這是廣東首次推出養老金融專屬政策體系,標誌著全省養老金融制度建設進入系統謀劃、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參與聯合印發的單位包括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醫保局、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及深圳市分行、廣東金融監管局、深圳金融監管局、廣東證監局、深圳證監局等。
廣東發布首個養老金融專屬政策。(網絡圖片)
據介紹,《實施方案》聚焦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服務需求持續擴張,圍繞強化制度供給、優化產品體系、拓展金融服務、激活產業資本及織密風險防線等方面提出系統部署,旨在加快構建與廣東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及金融結構相匹配的現代養老金融體系,推動養老金融與養老事業、銀發經濟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兩階段發展目標:到 2028年,全省養老金融供給體系基本完善,在重點城市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廣東樣板」;到「十五五」規劃期末,實現金融支持養老資金運用更成熟穩健、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養老金融與養老服務、養老產業實現良性互動。
作為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廣東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超過8200萬,個人養老金參保人數超2500萬,基金累計結餘達1.9 萬億元;保險資金、社會資本對醫療與養老領域的投入意願持續上升,多層次養老金融體系具備良好基礎。但制度銜接不暢、產品吸引力不足、服務便利性不高及跨境協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仍較突出。
設立養老金融事務部
圍繞「供給更足、產品更優、服務更便、風險更穩」的導向,《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在粵銀行設立養老金融事業部與特色機構,推動網點、App及客服熱線適老化改造;鼓勵保險機構創新養老年金、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構建覆蓋居家、社區、機構多層次照護需求的保障體系;推動個人養老金差異化佈局,發展專屬理財、儲蓄、基金、信託等組合產品,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個人養老金便民服務平台。
在金融支持養老產業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建立養老機構及養老企業「白名單」機制,引導銀行、保險與基金優先配置資源,支持養老設施連鎖化、規模化發展。多元融資工具將加大運用,包括信貸、債券、股權、ABS、REITs等。據統計,目前廣東已有17家保險公司落地養老院,8家保險機構累計投資養老社區項目21個,總建築面積249.3萬平方米,總投資規模逾240億元。
針對城鄉發展不均衡問題,政策要求加強對居家養老、長者餐飲、康復護理、智慧健康等「家門口」養老服務體系的金融供給,並引導政策與社會資本佈局鄉村旅居式養老、適老輔具製造等新業態,補齊基層養老供給短板。
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優勢,《實施方案》將跨境養老金融合作列為重點方向,支持廣州建設全省養老金融示範城市,爭取深圳、佛山、東莞、珠海等城市批次納入全國特定養老儲蓄和養老理財試點;推動「廣東院捨照顧服務計劃」「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港澳藥械通」等政策落地,探索養老金支付、跨境結算、信託等一體化金融服務,推動灣區養老金融產品互認、資金互通與監管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