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原區安老應對人口老化
02/03/2017
30041
收藏
分享
落實原區安老應對人口老化
落實原區安老應對人口老化

本澳正面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急劇增加的安老服務需求就是其中之一,雖然特區政府近年不斷增建安老院舍,但對於龐大的老齡人口而言,始終杯水車薪,加上安老院舍的用地及人資長期緊缺,導致長者輪候安老院舍時間較長。追本溯源,特區政府只有貫徹落實「家庭照顧,原區安老」的理念,幫助長者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安老,同時紓緩醫院及院舍的壓力,才能從根本上處理好人口老化問題。

據人口暨普查局預測,到2036年,澳門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比例將達到20%,換言之,即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長者。

為幫助有照料需要的長者安享晚年,特區政府近年不斷增建安老院舍,社會工作局日前表示,未來兩至三年將興建和遷建六間安老院舍,將合共增加700至800個宿位,屆時全澳宿位將增至 2,400至2,500個。

即便按此增速計算,20年後本澳安老院舍的數量仍遠遠趕不上老齡人口的增速,況且護理人員及院舍用地緊缺的問題目前依然無解,所以安老院舍向來是公認的最後一個支援方案,幫助更多子女履行照顧長者責任,落實「家庭照顧,原區安老」才是本澳安老政策的重中之重。

「原區安老」可分流社區上非緊急入安老院舍及減輕輪侯院舍壓力,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區醫療及家居護養服務作支援。因為社區醫療及家居護養服務收費比院舍便宜,能分擔到家庭照顧病弱長者的壓力,另一方面,家居護養服務能讓子女外出工作的同時,亦安心在家有人協助照顧父母,一盡孝愛父母的本分。

特區政府早年大力扶持社區醫療及民間團體開展家居護養服務,經過多年實踐,服務廣受使用者認同,可是無論社區醫療或家居護養服務,近年都面對人資長期短缺的掣肘,縱然有心開展更多安老護老服務,卻難敵人員流失、少人入行。

特區政府應考慮加大資助社區醫護及家居護養服務,並研究政策鼓勵及支援家屬照顧長者,例如向與父母同住、承擔照顧供養的納稅人,給予一定的稅務寬減,甚至津貼或補助,同時在社區中發掘及培訓義工,幫助有能力自理的長者留在社區中生活,讓長者活得健康、開心、有尊嚴,達至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