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隨機殺人案

散播仇恨種子
31/03/2016
19076
收藏
分享
散播仇恨種子
散播仇恨種子

2016年3月28日,台灣發生一宗駭人慘案,一名四歲小妹妹「小燈泡」在內湖街上慘遭斷頸殘忍殺害,引發台灣人群情激憤。

台灣社會開始經常浮現「隨機殺人」的病態現象,這不僅僅是治安問題,更是社會邊緣人以暴力反擊社會,無辜者淪為兇嫌刀下亡魂,值得社會大眾從死刑以外角度關注與防範。但死刑議題於社會發生重大命案事件(尤其是涉及兒童受害人)就會發酵被反覆討論。

「小燈泡」的離世,讓很多人在失去了冷靜(事實上亦難以讓人冷靜),強調不能廢除死刑外,更一定要讓殺人者償命。有不少民眾跑到疑犯被警方扣押的場所,對疑犯施以拳打腳踢的「私刑」。「你們想過受害者家屬的心情嗎?」對於在此時向大眾高呼保持冷靜的聲音,必定獲得如此的反問。慘劇發生後,最冷靜而有力的言論,竟然是出自「小燈泡」的媽媽。「這個社會一直在談家庭、教育、以及工作間的平衡,我辭職之後回家帶小孩,我沒想到這個社會是如此的不安全,希望政府各級單位能夠做些事情,讓媽媽安心帶小孩或是讓媽媽放心工作。」「另外我認為,這樣的隨機殺人事件,兇嫌基本上在當時是沒有理智的,這不是靠立什麼法、怎麼做處置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還是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來讓這樣子的人消失在社會上面,我希望我們以後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這樣子的人,謝謝。」

筆者亦是為人父母, 孩兒與「小燈泡」年齡相若,這數天每當看到此慘案的相關消息,都不禁代入了「小燈泡」父母的悲慟、忿恨,亦反覆思量死刑的問題。從社會喊著對兇手處以死刑的心態來看,與其說是伸張正義,不如說是為了發洩情緒,然後忽視問題。「小燈泡」母親堅強到令人敬佩的發言,卻是從最悲痛的深淵之中,緊緊抓住了隨機殺人問題的本質。

我們能夠同理被害人母親的難過,也憂慮這樣憾事會不會持續出現。然而,嚴峻法律似乎不是單一解決或遏制這類事件發生的良方,不少隨機殺人案,手段極為兇殘,判處死刑也救不寶貴生命。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的行兇者鄭捷,在看守所裡正常吃喝打球,死刑對他而言,哪來嚇阻殺人犯罪的作用?事後的極刑,對於某部分或種類的兇嫌,或許已不在乎。當隨機殺人案愈來愈頻繁,顯示這個社會出現了深遠而結構性的問題。很多行兇者,下手目的可能是隨機,但目標卻是機乎一致:以暴力產生更多的仇恨。而在憤怒之中,也不要讓自己的憤怒變得嗜血而正中下懷,再培植出下一個惡魔。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