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庫停車場8號波落閘的疑惑

「天鴿」效應 是恐慌還是預防
27/08/2018
37315
收藏
分享
「天鴿」效應 是恐慌還是預防
「天鴿」效應 是恐慌還是預防
「天鴿」效應 是恐慌還是預防
「天鴿」效應 是恐慌還是預防
「天鴿」效應 是恐慌還是預防
「天鴿」效應 是恐慌還是預防

政府強制性地在8號風球期間關閉全澳15個低窪地區公共停車場的做法,引來居民強烈反彈,認為政府「一朝被蛇咬」,推出的措施是恐慌多於預防,又不管雨量是否足以造成地庫停車場水浸,總之「有殺錯冇放過」,但措施又不對私人地庫停車場及六大博企實施,同時亦不管停泊在15個公共停車場約2,000多輛汽車的出入不便及重新尋找車位的困難,做法混亂且「離地」,同時,政府沒有針對性改善地下停車場排洪能力,更是本末倒置。

不過,昨日出席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的民防中心聯合行動指揮官、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對於現場觀眾的質詢,認為關閉部分公共停場是「預防勝於治療」,否認做法是「狼來了」。

「澳門論壇」昨日討論「天鴿」一周年政府在防災減災方面所做的工作。 (林嘉欣攝)

適逢強颱風「天鴿」一周年,「澳門論壇」於昨日就「劫後一年,防災救災有何變?」、「特區政府應對颱風的短中長期計劃成效如何?」等議題展開討論。

由於馬耀權是民防中心聯合行動指揮官,現場不少觀眾的提問,都衝著馬局長而來。馬耀權首先指出,去年「天鴿」強颱風是64年來侵襲本澳最強的颱風,政府在處理危機時確實存在不足,民防工作仍有待改善。

馬耀權

他又指,在這一年中,政府進行全面檢視工作,保安範疇亦制訂短中長期計劃,目前短期計劃已完成;中期計劃的《民防綱要法》亦收集相關資料,爭取盡快立法;長期計劃中,新的應急指揮大樓,現已有初步選址。

本澳地庫停車場於去年風災期間,其差勁排能力徹底暴露出來。 (資料圖片)

不認同一刀切是狼來了

對於政府的大計,現場觀眾更關心當局在剛過去的颱風「貝碧嘉」懸掛8號風球期間,當局關閉15個低窪地區的公共停車場,造成居民不便的做法,是否有修正的需要?

政府對於如何改善地庫停車場的排洪能力,至今沒有明確方案。 (澳門電台圖片)

馬耀權回應,根據氣象局當時的預測,「貝碧嘉」風力雖減弱但轉向本澳,市民認為「冇料到」,但政府需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不可重蹈「天鴿」覆轍,關閉部分公共停車場是「預防勝於治療」,並非「狼來了」。至於低窪地區是否會興建停車場,因涉及城市規劃和設計,需要社會共識。

地庫停車場被強制關閉期間,影響至少2,000輛汽車出入的不便。(澳門網民U Ian Cheang圖片)

關閉停車場 車主可以點?

那麼本澳是否適合在低窪地區興建停車場?中區社諮委陳桂舜指出,參考外國的案例,例如荷蘭政府會預先通知市民,一旦出現水患就會預先使用類似的停車場蓄水,而市民將車輛停入相關停車場前是已經明確知悉相應的風險,以及清晰知道車輛損毀後所獲得的賠償亦不多。

陳桂舜建議,在配合風暴潮的五級機制下,低窪地區公共停車場是否能分階段進行關閉或開放部分高地的行車線,給居民臨時停放車輛等措施。

昨日不少觀眾對於政府在8號風球「一刀切」關閉15個地庫公共停車場,表達不滿。 (林嘉欣攝)

水道淤塞是水浸源頭

對於水浸的源頭,陳桂舜指出,內港一帶在每年的6月至8月,會因天文大潮而導致海水倒灌,這是可預計的,對於河道淤塞問題,內港對開河道的河床最低水位,距離水面只有10厘米。他稱,內港水浸原因在於珠海水域河道淤塞,需要透過區域合作根治。

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王國英則表示,經過「天鴿」之後,市民災害危機意識有提高,當局須持之以恆,長久地進行有關宣傳和演練。他稱,日前已收到政府就防災教育推出的補充教材,學校將在新學年裡教授防災避災安全意識。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