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五周年

教訓依然深刻
26/08/2022
63687
收藏
分享
教訓依然深刻

颱風「馬鞍」雷聲大雨點小,從路徑看來勢洶洶,氣象局特別召開記者會說明,提醒市民防範,社會各界也不敢怠慢,雖然最後未見明顯風雨,但可見全民防災意識已有所提升。「天鴿」風災剛剛屆滿五周年,殷鑑未遠,教訓依然深刻。

今次颱風來臨前,民防架構協調工作布署展現前瞻及全面,包括提前廣泛向社會預警颱風消息,加派警員到低窪地區,勸籲商戶及居民撤離,同時開放多個避險中心及集合點,安排接送車輛協助居民疏散。颱風來臨前,市政署亦提前檢查樹木,亦加緊清理各區渠網及維護各主要排澇泵站,加強排澇能力及抵禦颱風。

政府積極作為,值得肯定,但不得不提醒的是,當年「天鴿」風災過後政府規劃提出七大防災減災工程,至今仍未完全落實。

其中,內港北雨水泵房已於去年5月正式投入運作;筷子基的修補工程於去年已完成,但另外五項則仍進度緩慢。

五項工程包括「內港臨時防洪工程」、「內港擋潮閘工程」、「內港雨水蓄洪池」、「外港堤圍優化工程」和「路環西側沿岸防洪整治方案」,當中三項正在進行中,內港北的渠道工程在去年年尾完成基本設計圖,計劃在今年的第一或第二季進行工程招標;內港提圍增高問題,因為該區域牽涉到輕軌東線的建設,因此提圍的高度暫未能確認。

至於規模最大、討論最多的內港擋潮閘,在政府換屆後就一直停留在「研究」階段。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曾透露,擋潮閘仿真驗證的總體報告於2021年已完成,現正根據報告內的建議,去作出修改訂正的工作,相關的進程會嚴格按照可能性研究報告的最終結果去進行。

而最近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委員會的報告書披露,雖然擋潮閘工程可行性研究及仿真驗證都已通過,但因工程涉及鄰近多個地區,需要取得多方共識才能推進。

外界一直有聲音質疑政府是否有意願推進有關工程,現屆政府曾直言內港擋潮閘是「大白象」工程,但也未曾明言是否繼續推進,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

這次「馬鞍」來襲,政府超前部署不敢大意,這樣謹慎對待天災的態度值得肯定,但在極端天候愈來愈頻繁的當下,仍然有必要為百年一遇或數百年一遇的大災做好萬全準備,擋潮閘的方案去留,政府終須有個定案。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