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署園林綠化部傾巢戰「山竹」

早著先鞭 數千樹木逃過風劫
15/10/2018
32968
收藏
分享

去年強颱風「天鴿」與今年超強颱風「山竹」,論風力「山竹」較「天鴿」還強勁,但「天鴿」造成的破壞,卻嚴重得多,單以對本澳樹木的破壞,「天鴿」期間有逾萬株樹木遭殃,但今年「山竹」全澳僅約4,500株樹木受損。箇中的玄機雖然簡單,但做起來絕不簡單。

原來,民署在「山竹」襲澳前幾天,園林綠化部傾巢而出,把全澳大部分各行樹道進行檢查、護理及加固,把一些大樹樹冠較廣闊部分移除,令其受風面減低;同時,「候營站」工作人員臨危待命,在風暴期間出現塌樹阻礙交通時,馬上頂風冒雨清理塌樹。

新口岸藝園一株20年樹齡的巨榕,早前在「山竹」襲澳時連根倒塌;民署諮詢過專家後認為,本澳較適合種植中、小型的樹木,既容易打理又不會影響城市設施。 (梁佩茵攝

而為了配合澳門長遠規劃,民署計劃改種中、小型樹木,既可減少樹木損毀,又不會妨礙公共設施如「天眼」等布陣。如此籌劃,絕對是用心良苦。

民署園林綠化部工作人員在颱風過後,不停地在各處修剪樹木。 (梁佩茵攝)

今年本澳的樹木在超強颱風吹襲下,損毀竟較去年的「天鴿」低,這並非說「山竹」是「銀樣蠟槍頭」,而是民署早有部署。

民署園林綠化部高級技術員張羽翀日前受訪時稱,「山竹」吹襲前,民署已進行相關防備工作,包括對各行樹道進行檢查,作常規護理及加固,移除有風險樹木,把大部分樹木的樹冠面較廣部分移除,令其受風面減低,受吹襲目標物較少,受損程度自然減少,樹木本身也得以保存。

民署園林綠化部高級技術員 張羽翀

暴風雨中的無名功臣

除了事前工作,颱風期間,民署園林綠化部在澳門及氹仔均設有「候營站」,當市面發生重大塌樹阻塞主要幹路或設施時,即時派員處理。慶幸今次颱風在八號至三號風球期間風速較穩定,市面也較平靜,民署人員可順便對市面進行平復工作。

經事後統計, 是次受風災致不同程度損毀的樹木評估約有4,500株,已處理無法修復須移除樹木約有800株,約1,500株中樹及小樹可扶正。去年天鴿約有14,000株樹受不同程度的損毁,而單需移除的樹木就有約3,700株。

搏鬥「天鴿」塌樹驚心動魄

張羽翀坦言,前線人員工作有一定風險。尤其是大量高空工作,在鋸樹期間或會被樹枝或工具弄傷,在夜間工作更危險,去年處理「天鴿」的塌樹就有不少驚險鏡頭。

他憶述,「天鴿」後山頂醫院斜坡上一棵石牆樹倒塌,「直頭瞓咗喺對面屋」,橫跨幅度高達約20米,需要封路及出動兩架大吊車合力才吊起50噸重量大樹,相信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處理情況。相關工程用了兩星期規劃。當時前線人員需用游繩爬上樹頂再逐段分割,最高點足足有八層樓高,俯瞰都感到驚心動魄,最終花了六小時,才全部清除。

即場示範清理巨榕樹

採訪當日,民署人員在藝園公園正處理一株被吹倒的巨大榕樹。該株20年樹齡的榕樹被吹致連根拔起,該處因車輛進入的空間有限,人員需要在地面先使用「高空鋸」去除枯枝,再使用大吊車把樹幹清走。

張羽翀指,若樹木傷口過多,會引起白蟻或靈芝菌入侵,有機會令樹幹或樹根腐朽,故不能對樹木強行扶正,若評估後不適合扶正便要清除。可幸的是這次「山竹」未有吹毀太多樹木。

中、小型樹木適合小城布局

澳門現時的樹木主要為榕樹類為主,體積亦偏大。去年「天鴿」後民署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對澳門進行評估,認為榕樹等樹根較淺、樹木佔用區域較大,並不適合在澳門生長。加上需配合澳門小城發展急速,若繼續種植體型龐大的樹木,將來可能會遮擋建築物、街燈,甚至是「天眼」等設施。

參照專家意見後,民署決定日後以種植小樹為主。包括黃金蒲桃、海南紅豆和假蘋婆等多花及常綠的品種,構成澳門日後的主要樹木景觀。

「三分種樹,七分養護」

民署於去年年底已開展補植計劃,在各個公園,林道及山林進行相關工作。直至今年8月,在澳門已補植行道樹、休憩區樹木約1,700株,公園樹木約500株。張羽翀稱,現時市民對城市綠化要求愈來愈高,隨著樹木數量增多,綠化人員壓力也漸增。

所謂「三分種樹,七分養護」,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護理樹木,同時亦要面對惡劣天氣及不同種植環境作出應對。雖然面對沉重壓力,民署依然肩負起綠化城市責任,除了日常管理養護之外,未來將適時添種適合的新品種,如去年松山的櫻花吸引不少市民熱賞,逐步優化城市更貼近大自然。

民署予受損樹木「二次生命」 從肥料到鍋墊 化腐朽為神奇

上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澳導致全澳山林、公園以及綠化帶遭受不同程度損毁,但這些樹本「屍骸」,原來還有不少用途,真的稱得上是廢物利用,至於如何利用,民政總署園林綠化部為記者上了寶貴的一課。

但要收集全澳的斷樹廢枝,首先就要鎖定地點。民政總署園林綠化部自然保護研究處技術員王祁國日前受訪時表示,民署為了加快風災後清理工作,分別派員到本澳所有街道進行巡查工作,再透過使用地圖系統編輯的定點拍照方式,方便前線人員清楚知悉樹木受損的地點及情況,優先處理較危險的樹木。至10月4日已處理公園樹和行道樹約4,200株,其中移除約800株倒樹,扶正約1,500株。

王祁國表示,斷樹廢枝的用途非常廣泛, 可製造成如鍋墊、木欄柵等多種物品,絕對稱得上是廢物利用。 (李景鵬攝)

綠化廢棄物轉廢為寶

好不容易收集了大量斷樹後,就要進行廢物再造的一連串流程。民署園林綠化部自然護理處高級技術員陳述則表示,早年設立「綠化物資源再生中心」是為了日常樹木養護工作或自然因素所產生的綠化廢棄物,能夠得以重新利用,將日常樹木養護所產生的綠色廢棄物進行破碎,經高溫好氧發酵處理加速降解,再放置一段時間待其完全腐熟後便可作為肥料供植物使用。

民署「綠化物資源再生中心」門外堆放大量被颱風吹毀的樹木。 (李景鵬攝)

陳述續稱,整個堆肥過程的時間短,生產的成品應用範圍廣泛、運輸方便,並能減輕堆填區的負擔,同時亦能自行生產肥料,可大幅減少購置肥料費用,提高經濟效益,最後達至轉廢為寶的效果。

殘木斷枝功效宏大

綠化廢棄物的處理過程分為收集材料、一次破碎、二次破碎、高溫好氧發酵、陳化堆放、肥料出產等。陳述稱,受損樹木除了可以運送到「綠化物資源再生中心」製成堆肥外,還會選擇合適的樹木,例如樟樹、風鈴木、台灣相思等樹種,用於山上鋪設木梯級,供重植林種樹時使用。

「綠化物資源再生中心」內一台巨型機器,作用是把斷枝爛樹,壓碎成可用的木碎,再轉化成肥料等資源。 (李景鵬攝)

輸送帶把壓碎後的木碎運送別處,進行另一加工程序。 (李景鵬攝)

同時,也會挑選合適的木料,透過簡單的加工製成木椅或指示牌,供山林或郊野公園使用。如較大型樹木的木料可加工製成木板,可用於製造蝙蝠箱或鳥屋等設施,安裝於步行徑兩旁樹上。

工作人員把壓碎的木碎進行梳把工序。(李景鵬攝)

受損樹木還可在DIY方面發揮作用,預留合適的材料製作紀念品和藝術品;亦會挑選比較完整樹幹製作木椅,並將不同粗細樹幹透過簡單加工製成杯墊或鍋墊,亦可在上面繪畫喜愛的圖案,製作獨一無二的二次成品;還可選擇帶有香味的樹種經破碎後,製成香包,繼續發揮其作用。

園林綠化部自然保護研究處技術員王祁國指出,要收集市面的斷樹,就要先透過定位技術,把一個個收集點找出來。 (李景鵬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