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救命恩人夏禮賢

贊同BoBo遺體製標本
22/11/2018
28615
收藏
分享

大批市民將鮮花放在BoBo的塑像上,悼念這位陪伴澳門人走過34載的「老朋友」。 (互聯網圖片)

有市民在雕像前駐足,緬懷BoBo。(鍾佩欣攝)

陪伴澳門市民已34年的亞洲黑熊BoBo,前天(20日)上午約11時離世,民政總署表示計劃將BoBo遺體製成標本,現正尋覓合適安置場地。將BoBo遺體製成標本展示計劃,社會雖有不同意見,但當日拯救BoBo出囚籠的德國記者夏禮賢表示,贊成將BoBo遺體製成標本,但需妥善安放。

夏禮賢(Harald Bruning)現時是英文《澳門郵報》社長,昨晚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他個人認同政府將BoBo製成標本這一做法,現時歐洲有不少國家亦有相同做法,且能為下一代孩子提供一個學習保護瀕危動物途徑,同時亦可成為紀念BoBo的方法;但他強調,製作成標本過程必須要由相關專業人員處理,並且日後有妥善的地方安放。

黑熊BoBo近年因患病及年紀老邁,本月健康狀況急轉直下,無法自行進食及活動,前天(20日)離世,民政總署昨日表示感到哀傷,於二龍喉公園亞洲黑熊活動場外設置悼念區域讓市民懷緬。同時,參考鄰近地區的經驗並為推廣科普教育,考慮到民署正計劃建動物標本展示博物館,故計劃將BoBo遺體製成標本,延續其與大眾共建的保育及愛護動物的重要意義。

民署稱,BoBo被安置在二龍喉公園內一住便是34年,是澳門動物保育史的開端,政府與市民合作拯救生命的故事,多年來BoBo深受大眾的喜愛,亦宣揚保育動物的重要訊息。參考鄰近地區的經驗,亦將別具意義的動物離世後製作成動物標本,並在標本周邊配以動物與人類社會間的歷史印記,讓參觀者認識到眼前的動物曾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繼續發揮影響力教育每一代人愛護及保育大自然。

民署:理解市民情感

對於將BoBo遺體製作成標本,市民有不同意見,民署表示理解市民大眾對BoBo剛離世心情較沉重,但將其製成標本除可保留真實一面讓大眾以另一種方式回憶外,亦延續其影響力推廣愛護動物訊息;此外,動物標本對科學研究及科普教育亦甚具重要意義,是研究動物種群及品種鑑定的重要基礎依據;透過動物標本與其原生仿真環境實境還原的適當配置,參觀者可學習到人、動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市民前往悼念區告別

1984年夏天,由德國來澳門工作記者夏禮賢,在福隆新街一帶和朋友晚飯後漫步,赫然發現一隻待宰小黑熊被困在食肆一個鐵籠中,當時他先報警,再尋找市政廳職員一同將黑熊救出。幸運的小黑熊在澳門政府安排下,入住二龍喉公園,一直生活至今已34年,不單受澳門人愛戴,更成了澳門人的老朋友。不少市民得知BoBo離世消息後,感到不捨和惋惜,昨日專程到二龍喉公園BoBo悼念區送上小花圈及說一句「再見」。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