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GDP增長6.6%

創1990年以來新低
22/01/2019
21099
收藏
分享
創1990年以來新低
創1990年以來新低
創1990年以來新低
創1990年以來新低
創1990年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中美經貿摩擦對經濟的影響雖有,但總體可控。)

國家統計局昨(21)日上午公布中國2018年經濟數據,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90萬309億元(人民幣,下同),首次踏上90萬億元台階,增長率6.6%雖然達到6.5%左右的增長預期,卻創下自1990年以來最低紀錄。受中美貿易戰、全球消費放緩等因素影響,外界紛紛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勢必下滑,6.6%的數據也引發各種議論。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美經貿摩擦對經濟運行確實有影響,但影響總體可控,中國經濟增長總體上是內需主導,經貿摩擦沒有、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中國經濟抗壓的韌性、應對衝擊的後勁、長期穩中求進的態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國家統計局昨日上午公布2018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過初步核算,2018年GDP達到90萬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較2017年成長6.6%,實現6.5%左右的增長預期。若按季度算,去年第一季增長6.8%、第二季增長6.7%、第三季增長6.5%,第四季成長6.4%。

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8年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內需主導經濟不畏懼貿易戰

寧吉喆強調,所謂「變中有憂」來自中美經貿摩擦。從2018年第二季開始經貿摩擦初見端倪,中國政府及時採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政策。「中美經貿摩擦對經濟運行影響確實是有,但影響總體可控。」以12月為例,投資、消費、工業、服務業等主要指標,或是持平、或是略有上升,總體是穩定的。

寧吉喆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總體上是內需主導」,2018年消費增長貢獻率和投資增長貢獻率相加超過100%,淨出口的貢獻率是負的,而且中國國內市場開拓的空間十分廣闊。

官方數據指出,消費支出佔GDP增長貢獻率為76.2%,較上年提高18.6%,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3.8%,而淨出口貢獻率則為負數,不過官方資料中並未指明確實數字,若按照比例計算則為-8.6%,較去年的9.1%大幅下降。

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寧吉喆指出,過去一年國際形勢變數很多,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全球投資下滑,貿易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盛行;而國內也在變化,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之中,有轉型之痛,經濟增長率有回落也是在預料之中。展望未來,要對困難和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基礎,也有能力保持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全體人民造福」,寧吉喆說。

《環時》:實現軟著陸的過程

中國經濟數據發布,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經濟「進入凜冬」,英國路透社則預測中國今年外貿形勢不容樂觀,尤其今年第一季出口可能非常糟糕。不過內地官媒《環球時報》則強調,中國經濟有下行壓力是事實,但6.6%這個數字並非中國經濟正在走向「斷崖式危機」的徵兆,而是中國解決尖銳問題、控制嚴重風險後實現軟著陸的過程。雖然經濟增速下降,但中國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性基本建立起來,這樣的增速能夠保持中國綜合力量的持續擴大,為中國以科技進步作為主要牽引力的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大量空間。「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的確是好的,國家的前途是光明的」,一些深受西方經濟學影響的中外分析人士,沒有真正搞懂中國。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