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劉天一誕辰115周年暨廣東音樂專場 :

音樂會《粤頌天一》
28/11/2025
758
收藏
分享

急速的城市節奏中,廣東音樂以它獨有的華彩與韻律,喚醒我們對嶺南文化的深層記憶。在欣賞《粵頌天一》專場音樂會之前,不妨先了解廣東音樂的前世今生!

廣東音樂的「前世」:

誕生於清末民初的珠江三角洲,1920年代稱為「粵樂」,到1930年代才稱為「廣東音樂」。

最初只是粵劇的過場音樂,伴隨劇情起伏。

樂器以「五架頭」為主:二弦、提琴、三弦、月琴、簫等等。

作曲家呂文成引入由二胡改良而成的高胡,搭配揚琴與秦琴,創出「三件頭」的經典組合。

1920年代起加入小提琴、色士風、結他等西洋樂器,風格更見多元。

1940年代,受西方音樂影響下,發展出「精神音樂」,在茶座與舞廳大放異彩。

出現了嚴老烈、何柳堂、丘鶴儔、呂文成、劉天一等大量粵樂名家,影響深遠。

誕生了《步步高》、《平湖秋月》、《旱天雷》、《雨打芭蕉》等大量百世流芳的經典作品。

廣東音樂的「今生」:

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文化瑰寶。

促成了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二十世紀下半葉以後創作生生不息,除演奏家外也有專業作曲家投入創作。

誕生了《魚游春水》、《紡織忙》、《絃歌趣韻》、《廟街探戈》等大量當代粵樂的代表作。

把傳統作品融入流行、爵士等元素重新演繹,增添當代氣息。

由余其偉等為代表的大批名家輩出,育人無數,代代相傳。

不少音樂院校開設了「高胡」及「廣東音樂合奏」課程,讓廣東音樂傳承更系統化。

廣東音樂不僅在國內廣泛流行,也走向世界,為最流行及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地方樂種。

而最近,廣東音樂亦被建議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好好保育和傳承。

廣東音樂旋律靈動、節奏明快,既有民間小調的親切,也有西洋樂器的摩登感,讓我們在《粵頌天一》的舞台上,穿越百年粵韻,聽見廣東音樂的前世今生,感受它仍在耳邊回響的魅力。

粵樂大師|劉天一 (1910-1990)

藝術顧問|余其偉

指揮|司徒健

澳門中樂團、香港竹韻小集

訂票熱線 HOTLINE: (853) 2855 555

【延伸活動】

《粵韻百年·絃歌不絕》講座

主講:董芷菁

示範:竹韻小集

日期:2025年11月29日(星期六)16:00

地點:澳門演藝學院禮堂

(澳門高士德大馬路14-16號)

語言:廣東話

年齡限制:6歲或以上

免費入場 (需登記)

講座登記連結:https://is.gd/crI1mN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消費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