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訓練原則學 「跑多啲」定係「跑快啲」?
28/03/2019
6584
收藏
分享

據多年的診症,發現很多跑步人們已經多年沒有參與運動訓練,相當體適能較差,連起初慢跑熱身也幾乎不能應付。對久坐多年而缺乏運動的人們來說,跑步要循序漸進、耐心地慢慢訓練,不可以急於求成,否則會弄巧反拙。

對體適能水平較差的人士來說,訓練初期可以從步行或急步行開始,繼而過度至急步行間以緩步跑,再進展成緩步跑或正式跑步訓練。剛開始跑步訓練的人亦毋須每天進行練習,若能每周跑三天就非常足夠了;反過來說,如果每周只練一天,難以產生顯著的訓練效果。當體適能得到改善後,便可嘗試進行訓練。

當參與者適應了某一程度的訓練負荷後,如想進步,就要逐步提高訓練負荷,否則進步便會停止。在提高訓練負荷方面有兩種途徑:一是提高訓練量(跑多些),二是提高訓練強度(跑快些)。對不活躍及體適能水平較低者,建議先增加每次訓練的時間及日數,再按需要增加訓練強度。對於想提高運動表現(跑快些)的人士,提高訓練強度才重要,只有在日常訓練中有更多練習「跑快些」,才有機會做到熟能生巧,把技術在正式比賽時發揮出來。

過往就曾見過不少運動員或跑友為了突破最佳時間,便採用「跑多些」的練習方式,以為將體適能提高後,比賽時就有足夠體力去維持更高跑速。看似合理,但只要細心思考,當要做到「跑多些」時,就很自然會「跑慢些」,相關研究顯示「跑快些」的訓練方法與「跑多些」的訓練結果差異性不大,而「跑快些」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節省每次訓練時間,對繁忙人群尤為適合。

除了平日的訓練要多做「跑快些」的練習外,還要讓練習模式盡量接近比賽。在任何長跑比賽中,運動員不會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去恢復體力,更不會有機會停下喘息,極其量只可以減慢速度,喘息幾步後再努力嘗試按照既定速度前進。因此,中長跑運動員訓練時,跑與跑之間的休息間隔要盡量短,以慢跑取代站立或步行,才能有效模擬實際比賽。適應了這種訓練模式後,運動員甚至可以刻意加快最後幾次快跑的速度以增加疲勞的程度,更有效地模擬極度疲勞的比賽尾段,繼續努力前進或作最後的衝刺。

對為了增進跑步表現,持續突破最佳成績的人,跑步訓練可以很簡單。以下是幾項重要的運動訓練原則:

特異性原則:針對個別項目而設計訓練計劃,活動模式與實際技術動作盡量相同。

逐步提高訓練負荷原則:當表現和實力提高,或適應了該訓練量或強度時,就增加訓練量或強度。

作息有序原則:即使每天進行練習,也不代表要每日全力以赴。在刻苦訓練或比賽後,都要充分休息,讓身體得到恢復。

個別差異原則:訓練需按能力、潛質及特點而定。

周期訓練原則:把訓練計劃區分為多階段性。如準備階段﹑比賽階段及休整階段,訓練量(總距離)相對不同。

作者:萬漢明

澳門復康會會長、骨科與運動創傷顧問醫生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