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四渡赤水」

千年古鎮魅力土城
30/06/2020
6728
收藏
分享

赤水土城

  赤水河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遺跡;明、清和民國時期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的首岸「仁岸」,貴州境內的出境黃金水道,四渡赤水更令其添上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紀念地

  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長征中將被動變為主動的決定性戰役,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萬分危急的時候,在激烈的作戰和頻繁的調動中顯露身手,在江山多嬌的赤水河流域寫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因此,赤水成為名揚中外的「革命老區」、「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明代詩人吳國倫在《赤虺河》一詩中作了生動的描述,形容其水流兇險:

  萬里赤虺河,山深毒霧多;遙疑驅象馬,直欲搗岷峨。

  筏趁飛流下,檣穿怒石過;勸郎今莫渡,不止為風波。

重遊土城

土城歡度春節

土城劇場

戰役後中外知名

  中外軍事專家由衷評價紅軍「四渡赤水」戰役:「一渡被動迎敵,是遭遇戰、消耗戰、拉鋸戰;二渡由被動變為主動,是主動擊敵;三渡有目的有計劃,是調動敵人;四渡機動靈活,是打破合圍,實現了戰略轉移目的。」在整個戰役期間,中央紅軍最危險、最驚心動魄、最令世人稱奇的,首數在赤水境內進行的「一渡赤水」激戰過程。

  土城戰鬥,是遵義會議後的一場惡戰,紅軍犧牲近1,000人、川軍傷亡3,000多人。這一仗,毛澤東總結土城戰鬥時說:「這是一場拉鋸戰、消耗戰……但是,這一仗,由於及時渡過了赤水河,擺脫了尾敵,改變了被動局面。部隊果斷地變為輕裝,甩掉了包袱,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戰、遊擊戰了。」

烈士陵園弔唁者眾

  四渡赤水戰役,展示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在我軍戰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中國工農紅軍在四渡赤水期間,進行多次戰鬥,犧牲了許多忠勇將士。解放後,赤水地方政府對紅軍烈士遺骸進行了幾次清理核實,集中安放於烈士陵園。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紀念紅軍「四渡赤水」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的陵園,已被批准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四渡赤水紀念館

拓展旅遊新視野

  四渡赤水紀念館建成開館、中國紅軍節暨紀念四渡赤水75周年紀念大會、紀念中央紅軍四渡赤水75周年實景演出、女紅軍紀念館等四館開館、清明祭紅、土城古鎮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小城鎮展區、重慶旅遊推介會等系列活動的開展等等大型項目,擴大了這個千年古鎮、紅軍土城的對外影響力,吸引了眾多遊客、黨政、軍、商、學術各界人士走進赤水,體驗長征精神,土城的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旅遊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