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呈現紅樓經典

與你一同認識安徽黃梅戲
11/04/2021
19764
收藏
分享

由文化局主辦的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將於4月30日至5月29日舉行,多場精彩節目連續放送。其中,安徽省黃梅戲劇院誠意滿滿,上演經典作品《紅樓夢》,為澳門市民帶來國家級非物質遺產所呈現的文化薰陶。!(文:成奇徽 圖:相關機構)

作為當代中國著名學者,余秋雨一直擔任黃梅戲版《紅樓夢》之總編輯一職。

起源眾說紛紜

黃梅戲的起源可謂是撲朔迷離,一般認為,黃梅戲最早產生於清朝乾隆年間,當年湖北黃梅縣受災,災民賣藝求存,口中的小調最後演變成黃梅調。亦有記載黃梅戲誕生於採茶小戲,位於湖北省安慶市周邊每逢清明前後正直採茶季節,農村青年於茶山上所哼唱的小曲所演變。而黃梅戲的名稱最早出自於民國《宿松縣志》當中,亦奠定了其戲劇基礎。

緩慢發展到雨後春筍

黃梅戲在近代史中,發展緩慢,只因湖北境內戲曲形式繁多,而黃梅戲最初清新明亮的生活小戲,以生、旦角為主,表現得更多是男女情愛,也沒有完整的臺本。隨著當時黃梅戲藝人們的不斷學習進取,終於在清朝鹹豐年間擁有了黃梅戲「本戲」,即大戲的產生。

而自辛亥革命後,隨著社會思潮的改變,一批高水準的戲班子相繼成立,猶如雨後春筍般遍佈湖北,不僅如此,黃梅戲在這一階段也完成了由農村走向城市,受到更多普羅大眾的歡迎。隨後,黃梅戲前輩丁永泉、潘孝慈等人將其帶入上海,也為黃梅戲今後走進更大的舞臺,定下根基。

再憶紅樓經典

作為黃梅戲經典劇目,《紅樓夢》所描線的動人故事,正正能表現出黃梅戲最初所包含的獨到之處。此外,劇編導抓住當代觀眾審美由感情向哲理轉化的心理特點,獨闢蹊徑,以賈寶玉個人活動為主線,寶玉與林黛玉愛情為輔線來突出,強化賈寶玉這個封建制度下叛逆者的形象,給人以哲理性的啟示。同時,也不淡化感情的描寫,把發展寶黛愛情的「木石前盟」與所謂寶玉、寶釵「金玉良緣」的鬥爭緊緊扭結,使後面的生離與死別震撼人心,催人淚下。

安徽省黃梅戲院將與市民一同回憶寶玉、黛玉共讀西廂等經典場景。

寶玉扮演者何雲,作為安徽省「六個一批」青年優秀人才,新世紀「五朵金花」之一,曾獲獎無數。

黛玉葬花

劇編導抓住當代觀眾審美由感情向哲理轉化的心理特點,呈現《紅樓夢》所描線的動人故事。

今次演出,劇團精心準備華美服飾,呈現更好的舞台效果。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