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時節腸胃濕滯

科學保健食得有方
19/04/2021
29639
收藏
分享

邊睇手機邊用餐會令饑飽的感知能力下降,影響腸胃消化或易進食過量。

今日正值春夏交際的穀雨時節,氣溫迅速回升易令體內濕熱積聚,加上長戴口罩呼出的熱氣回吸,更易誘發腸胃問題。其實都市人各種不良習慣或早已埋下禍根,不妨「微調」一下飲食搭配,兼多留意細節變化,輕鬆鞏固消化系統屏障。(文:徐璐 圖:互聯網)

細微不適可大可小

此時節腸胃欠佳可反映在口黏口淡、食慾不振,甚至腹鳴及大便稀爛等,易致腸胃型感冒等上呼吸道症狀,而平時晚間躺臥後腹部有異常響聲,須坐起來休息片刻才轉好,亦多是腸胃不適在作怪。

腹痛時若伴有胸口疼痛或噁心嘔吐等症狀,需盡快求醫。

腸胃病症狀及成因繁多,不是人人都適合以胃藥急救。

長期出現食少少便飽滯胃脹及熱感亦不容忽視,有可能是胃功能失調所致,增大患上胃炎及胃酸倒流風險。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教授稱,胃部會在食物進入後自動擴張「做嘢」,長期食無定時或暴飲暴食會打亂胃部記憶,應定期進行胃功能檢測。

專心用餐放空腦筋

腸胃欠佳者可由「少食多餐」做起,每餐至少要有20分鐘專心進食並食八分飽,因人在思考煩惱事時植物性神經功能易受壓抑,消化道血液供應減少,胃蠕動亦相繼減慢,可趁機望望窗外風景代替玩手機,午飯後應散步20分鐘或靠牆站半小時才展開工作。

受胃氣問題困擾人士,早上不宜飲牛奶等生冷食物。

時興的飲食管理APP可提醒進食及飲水時間,亦能記錄每天攝取的食物並設計出健康餐單,以科學方法護理腸胃。

不宜進補加重負擔

穀雨時節脾胃運化功能減弱,廣東地區飲食宜清淡祛濕,忌盲目滋補及溫補加重腸胃負擔,「產氣」食物如洋蔥、馬鈴薯、玉米、茄子、高糖甜點及碳酸飲品亦應少食。早餐可在熱粥上略加蔥絲或鹽,助化痰兼保護胃氣。每天下午四點左右可飲些酸奶來補充益生菌,水果可選蘋果、橙和石榴,從雪櫃取出洗淨後應靜置15分鐘後才食用。

若固定食飯時間時仍忙碌,可將主食和配菜分兩次食。

兩大穴位調理腸胃

手心向上,手腕橫紋條的中心點,往手肘方向約三橫指處取穴,用大拇指按壓。 功效:助急救肚痛及和胃止嘔,亦可安眠兼舒緩壓力。

位於肚臍正上方一橫指處,以食指按壓約2至3分鐘。

功效:可緩解胃痛、利水消漲並助腸道排毒。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