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臭水河 變身綠色廊道

鴨涌河脫胎換骨的三大轉機
20/03/2019
68091
收藏
分享

青茂口岸工程正加緊施工。 (鐘佩欣攝)

青茂口岸旅客過境的專用通道區域仍為平地,工程剛展開。 (鐘佩欣攝)

鴨涌河正全面展開清淤及防滲工作,日後河道上將建造小型水閘,以及具備防倒灌活門裝置的管道。( 鍾佩欣攝)

澳門半島北部與珠海接壤及劃定邊界的鴨涌河,十多年來其「歷史功用」除了成為偷渡者首選之一外,從關閘由東至西流經出的大量污水,沿河居民飽受臭氣侵襲從不間斷;但這些惡劣情況,將會於今年內徹底改變,變成一條水清流消的小河!

這個巨大轉變,首先歸功於中央政府2015年給予特區政府85公里水域管轄權,其次就是有望今年底前落成的青茂口岸(即粵澳新通道)。究竟這兩者和整治鴨涌河有何關係,還得由更早前的2008 年在北京舉行「兩會」時說起。

鴨涌河由於是一條死水河,它的自淨能力非常低,秋冬時節雨水較少,濃烈臭氣直迫附近居民肺腑,春夏雨水較大,情況稍好,但夏日蒸發出來的臭氣,加上鹹潮倒灌,亦同樣教人難捱。過去十多年間,河邊一帶居民身心健康大受困擾。

澳區全國人大提整治方案

但到了2008年3月,全國兩會在北京舉行時,時任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維特、劉藝良、姚鴻明、高開賢及崔世平連署提案,建議珠澳有關部門組成「鴨涌河污染整治工作小組」,共同整治鴨涌河污染情況。

水域管轄權打開突破口

然而,雖則珠、澳兩地曾努力整治,無奈難以根治其先天弊端,加上邊界、行政管轄涉及兩地攻府多個層面,權責歸屬未清,整治成效亦杯水車薪;但到了2015年12月20日,國務院宣布調整澳門特區行政區域圖草案,明確規定澳門特區管理的85公里水域和陸界範圍,鴨涌河部分河段歸為澳門管轄,令澳門有主動能力整治鴨涌河污染。

不過,縱使澳門擁有水域管轄權,若要徹底改變鴨涌河的生態面貌,仍不足夠。幸好,到了兩年多前,特區政府決定拍板興建青茂口岸,改變鴨涌河的契機終於到來。

青茂口岸是最大契機

根據青茂口岸的規劃,鴨涌河將變成珠澳口岸的一條綠色生態廊道,填平鴨涌河工程亦已於去年11展開,記者日前現場所見,填平工程進度驚人,且夜以繼日開工,加上珠海方面全面配合施工,綠色生態廊道,有望於今年澳門回歸20周年前完成。

至於如何解決將來河道的水質問題?施工隊原來早有方案,建成的綠色生態廊道,珠海側現有四處排污口,目前先將排污口全面截污治污,並通過新建截污管,將污水導入污水管線輸往夏灣污水處理廠,以長遠解決鴨涌河的污染源問題。

塑造一河兩岸景觀

據珠海傳媒報道,珠海已將全面整治鴨涌河列入今年加快推進的涉澳工程之一,施工已進入實質性階段,目前孫中山紀念公園對開一段河道已完成截流,青茂口岸一段已由南粵集團清淤及防滲。

全部整治工程計劃今年7月底前完成珠海側的全部截污工程,至12月份完成從前山河引水循環沖污等全部施工,令鴨涌河保持一定的水量及迴圈,河道上將建造小型水閘及具備防倒灌活門裝置的管道,營造一河兩岸景觀,至此將成為一條真正的綠色生態廊道。

鴨涌河「改頭換面」成生態廊 何偉添:仍需從源頭解決污染

何偉添澳門生態學會會長

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鴨涌河為一條U形河,以往若前山河開閘放水,經由跨工區水口進行水體交換,水質較差。另外,之前澳門水公司淨化原水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也是排放鴨涌河,加上鄰近孫中山市政公園前身是垃圾堆填區,其污染物滲入河流,日積月累,整條河隨水流增加受到污染,造成大量死魚,甚至有豬屎及其他污染物,惡臭熏天,困擾青洲居民數十年,直至青茂口岸工程,半條鴨涌河被填,其污染物隨之填平,臭味已大大減少。

不過,何偉添提到,若工程中未有淨化水質、重新處理好底質等,另一半未有填平的鴨涌河日後恐會繼續發臭。他觀察到,目前工程只把鴨涌河堆填區的滲漏液埋藏在地下,污染物將來或會滲延至未填河部分。

何偉添強調,若不從源頭截斷污染滲漏液,即使青茂口岸建成,污染、臭味問題仍會存在,情況有如筷子基北灣,其泥土也是受污染,若遇上炎熱高温的天氣,就會引發惡臭。他建議當局理應於源頭上解決問題,於河道首端建設誘導渠收集受污染的滲漏液,運至污水處理廠,長遠杜絕鴨涌河水體受污染問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