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一直都是好藉口
19/08/2019
15094
收藏
分享
反恐一直都是好藉口
反恐一直都是好藉口

八個區域,三個國家,兩次戰爭和一次衝突,1947 年以來,總面積22萬8,478 平方公里的喀什米爾,已有70,000 人死於武裝衝突,這個民族、主權、宗教與邊界都異常混雜的地方,對地緣政治而言自然是一點即燃的區域火藥庫。在數十年的「相對穩定」之後,印度內政部在本月5日引燃了導火索,宣布廢除印度憲法第370條,取消印控喀什米爾邦的自治地位,引發國際譁然。

儘管印度當局以反恐為藉口,派駐逾萬名士兵進駐,但喀什米爾地區的恐襲風險,實際上與外部勢力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多數為穆斯林的喀什米爾人與印度教徒之間的衝突,導致緊張持續升高。

回顧歷史,1947 年脫離英國殖民時,喀什米爾有過一次加入印度或加入巴基斯坦的選擇,然而當時統治喀什米爾的大君辛格,卻是個印度教徒,面對巴基斯坦穆斯林的進逼,辛格選擇加入印度,隨後聯合國調停印巴衝突,各自瓜分喀什米爾領土至今。印度過去用憲法條文保障喀什米爾的自治,一直是印度作為世俗國家的象徵。

不過,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向來具有強烈的印度教色彩,莫迪甚至從不諱言自己是個印度民族主義者。在今年中舉行的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將廢除憲法第370 條寫入政見之中,隨著執政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莫迪終於可以理所當然地履行他的政見承諾。

自莫迪上任以來,政府相關單位已經著手修改歷史書籍,將穆斯林名稱改為印度教名稱。除了對喀什米爾出手,印度也加強對阿薩姆省的管控,當局正在審查國民的公民資格,甚至計劃興建拘留營,關押被懷疑是非法移民的人士,尤其是非印度教徒。莫迪的強硬作法,正在將「印度人」的改念悄悄化為「印度教」的同義詞。莫迪表面上改善經濟,加強反恐的舉措,但實際上在執行的卻是排除異己的工程。

在印度的歷史上,伊斯蘭教也曾具有崇高地位,即使是現在,整個印度也有一億多穆斯林,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一個自由的喀什米爾本是印度世俗與穩定的保證,莫迪口口聲聲說此舉是為了根除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但了解中東歷史的人都清楚,恐怖主義的溫床,正是源於這樣不留餘地的同化政策,也恰恰是區分他者,強化了喀什米爾的疏離與偏激,為印度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