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通力合作加強溝通

確保供澳食品安全可靠
23/06/2016
20958
收藏
分享
確保供澳食品安全可靠
確保供澳食品安全可靠

為減低禽流感風險,特區政府計劃實施「以冰鮮禽取代活禽供應」政策,實行人禽分隔,民意諮詢結果顯示,部分市民支持以冰鮮禽取代活禽供應,但亦有意見支持在本澳進行中央屠宰,除可維護業界就業權益,更重要是市民對民政總署的食品安全檢測更有信心。現時,本澳市民每日消費的鮮活食品有九成進口自國內,近年內地食品造假事件時有曝光,食品安全及質量問題備受關注。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委員吳秀虹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為確保供澳鮮活食品萬無一失,粵澳雙方一直以來緊密合作,攜手保障澳門市民的食品安全。

民署管委會委員吳秀虹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粵澳雙方多年來緊密合作,確保供澳食品安全可靠。(陳駿騏攝)

民署管委會委員吳秀虹接受訪問時指出,為加強區域合作,粵澳兩地簽署了《粵澳食品安全工作交流與合作框架協議》,一直透過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與合作平台,保持訊息通達,開展各類型的食安合作研究項目,並促進食安人員、業界及市民食安交流,攜手保障兩地食品安全。吳秀虹表示,食品安全不是某一個地區的問題,關乎到食品供應的上游到下游各個環節,需要各方單位通力合作。

溝通機制發揮區域食安監督

吳秀虹稱,在《框架協議》之下,粵澳兩地建立了食安通報機制,由兩地相關部門組成「粵澳食品安全合作專責小組」,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和澳門民政總署作為負責食安工作交流合作的聯絡單位,雙方可以快速傳遞食品安全資訊,在發生重大食安事故時,及時向市民發放有關訊息,有效提升對食安事故的預防及應變能力。

交流宣傳加強食安知識

此外,因應食品問題日新月異,粵澳兩地亦持續開展科研合作,並進行不同專項食品調查,希望為食安管理和製作衛生指引,提供更加科學可靠的依據。她表示,本澳未來將會陸續出台一些食品檢驗檢疫標準,而在出台之前,就會參考食品來源地的標準進行檢驗。

談及兩地食安方面的合作,吳秀虹指出,粵澳近年不斷擴大交流平台,每年舉行的「粵澳食品安全交流與合作工作會議」,有利於兩地食安人員共同參與,分享經驗見解。自2011年起,本澳每年都會舉辦「粵、港、澳三地食品安全專家講座」,邀請專家講解食品安全的事故預防、風險控制。2013年起,雙方又增加了年度粵澳食品業界考察活動,讓兩地從業人員認識不同的食品監督措施,分享各自管理經驗。除了政府和業界溝通合作外,民署一直以來亦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發放各種食物衛生安全知識,進行相關宣傳教育。

食品安全合作專責小組澳方成員代表到廣東省接受食材鑑定培訓。(資料圖片)

供澳食品受到嚴格監管

近年內地被曝光的造假食品源源不斷,讓市民擔心其中有部分問題食品會流入本澳。吳秀虹對公眾的擔憂表示理解,她指出,此前被揭發有問題的食品主要為內銷產品,又強調供澳的食品需要受到出口制度的嚴格管理,由國家質檢部門負責監督檢驗,而出口到本澳後,民署亦會再進行抽檢,確保符合相關標準。

除了肉類、蔬菜等鮮活食品外,本澳亦會進口預先包裝的製成食品,例如糖果餅乾等,在進口時無需經過檢驗檢疫,但吳秀虹表示,內地涉及出口的食品,都需要具有資格證明,在進口本澳後民署亦會進行相應的日常抽查,確保安全。若民署收到內地部門通知,某一批次的食品存在問題,將會通知本澳業界,停止入貨或進行回收下架。另外,因應本澳有愈來愈多市民前往珠海消費,民署亦會關注內地就有問題食品發布的新聞和訊息,並及時透過網站告知市民。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