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割喉戰在割誰的喉?
30/03/2020
14273
收藏
分享
油價割喉戰在割誰的喉?
油價割喉戰在割誰的喉?

新冠肺炎大擴散,全球30億人處於封鎖狀態,原油需求大幅下降,石油價格戰仍在繼續,需求減弱產量卻增加,如同一個個死結相互纏繞,避不開也解不開,步步逼向死胡同。

原本計劃購買30億美元戰略石油的美國,上周在民主黨阻撓下叫停,導致國際油價周線五連黑,紐約西德州期油上周五再跌7.61%,每桶下探20.88美元,光是3月已跌52%,今年以來跌幅擴大至64.77%;倫敦布蘭特期油本月亦跌50.65%,今年累跌62.23%,雙雙寫下史上最慘紀錄。隨著後續更多的封城措施,油價「1」字頭已經不遠。市場估計,到5月油價可能再跌10美元,每桶價格或將迎來「個位數」。

影響油價的兩個因素:需求與供應,目前都籠罩在陰霾中,受新冠肺炎影響,石油需求大幅下降,根據統計,光是美國減少的需求就在每日500萬桶左右,而全球需求預計將減少至少四分一;另一方面,沙特與俄羅斯對需求減少的應對出現分歧,本月開始以折扣及增產方式大打價格戰,搶佔對方市場的同時也希望打擊美國頁岩油氣的利潤,但特朗普一向支持低油價,尚未對石油價格戰出手,似乎是要靜觀其變,但沙特石油儲量高、產油成本全球最低,而俄羅斯石油不與美元掛鉤,低油價帶動低成本,且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雙方都有本錢再打下去,重回談判桌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石油價格戰首先衝擊的是依賴石油收入,但市場份額較小的國家,如尼日利亞、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及厄瓜多爾,他們本身產能就不穩定,既無力增產應對價格下跌,亦無力保障原本的市場份額。油價下跌導致的收入下降,將讓這些國家更難對抗新冠肺炎疫情。

此外,雖然低油價受到石油消費國歡迎,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國大面積停工封城,即使能源支出減少,也很難轉移到其他消費上,連帶地增加通貨緊縮的隱憂。因為需求疲軟,產品價格就會出現跌勢,消費者延後消費,生產者進口原物料也會延後,因為一開工就會虧損,即使疫情趨緩,也可能令經濟復甦更加困難。疫情加上通貨緊縮,國家財政負擔勢必加重,惡果終將會轉嫁到每個人身上。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沙特和俄羅斯到底誰能擊倒誰已經不再重要,沒有國家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特別峰會剛剛宣布要向全球注資五萬億美元挽救經濟,作為輪值主席國的沙特,是最有本錢出面調停的國家,據傳美國已經在積極施壓希望終結危機,但吃過減產的虧,沙特還願意這麼做嗎?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