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求變
05/09/2016
13398
收藏
分享
香港求變
香港求變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昨日出爐。在非建制派內部,隸屬於本土派的一群政壇新秀,成功取代泛民「老人」,完成世代交接,為立法會注入新血液及新動能,亦為香港政制發展前景帶來一絲不確定性。

新人橫空出世、投票率創下歷史新高,說明很多香港人對現狀極之不滿,一心求變。想要了解市民這種求變的心情,首先不能只著眼於光鮮亮麗的大數據。近年來世界經濟疲軟,香港表現仍算強勁。但是,在搶眼的GDP 增長、壓低的失業率背後,不能忽略無數小市民、年輕人、勞工階層為生存而經歷的種種艱辛。從一定程度上說,香港社會和世界上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及地區面臨著類似挑戰。例如,在經濟層面,中產階級萎縮、貧富差距拉大; 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生育率長期在低位徘徊,人口老齡化嚴重。與此同時,香港亦有其「獨屬」的頑疾。香港政府《2015 年香港的社會流動》研究顯示,從事輔助專業人員行業的青年比例十年內上升10%,說明愈來愈少年輕人能晉身較高薪專業階層。社會流動性變差、在和自身息息相關的關鍵事務上缺少發言權,令年輕人對未來深感焦慮。他們中間很多人除要承受供樓、養兒育女等高額負擔,還要為將來贍養父母未雨綢繆。另外,產業結構單一,青年創業難於上青天,這些問題都不容小視。

在政治治理方面,香港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決策過程近年惹來諸多非議,在一些關鍵議題的處理上頻頻失誤,體現出一種執政者的傲慢。而立法會則長期陷入派系鬥爭,黨派為私利進行無謂「拉布」或試圖強行通過議案,導致議事效率低下。種種誘因,最終迫使選民用手中的選票,表達希望看到改變的強烈願望。

這次選舉令非建制派內部勢力結構被打散,未來的香港立法會將進入一段摸索期,相信短期內仍會有諸多爭拗。政治版圖雖然改變,但新立法會面對的難題和挑戰依然如昨。民主政治的核心,不僅在於體現社會的多元價值,更重要的是在差異中尋找共識,從而更高效、更公平地進行施政和社會管理。如何確實了解、回應基層民眾的需求,有效監督政府施政,才是立法會議員最重要的本職工作。為了香港人共同、長遠的福祉,在一些關乎民生的重要議題上,各個派系的議員亦須求變,拿出魄力、智慧和遠見,透過合理合法的協商機制,必要時打破僵化的派別界限,幫助香港政局實現良性互動,帶領香港民主走向理性成熟。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