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女接種兩劑國藥疫苗後面癱

經治療後症狀緩解已離院
17/05/2021
34563
收藏
分享
經治療後症狀緩解已離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昨(16)日接獲一例受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患者為33歲女性,於5月13日在衛生中心接種了第2劑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5月14日出現頭暈、嘔吐及右眼眼臉閉合困難、臉部肌肉左右不對稱及唇部感覺缺失等症狀,5月15日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醫,診斷為貝爾氏麻痺症(Bell’s palsy),俗稱面癱,經對症治療後已離院,無需住院,目前患者症狀已緩解;此宗輕微不良事件已交由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分析討論。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貝爾氏麻痺症是由第七對腦神經(面神經)功能障礙導致的一側面部肌肉突然無力或癱瘓,確切病因不明,多數病人在發病兩周內開始恢復面部神經,多數病人於三至六個月內可完全恢復。類固醇治療可改善預後。貝爾氏麻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過去五年本澳三所醫院(仁伯爵綜合醫院、鏡湖醫院、科大醫院)每年就診的貝爾氏麻痺症的新發病人數佔人口的比例合共為十萬分之55至61,平均每月十萬分之4.5至5.1。

應變協調中心強調,接種後出現不良事件不等於疫苗的副作用,兩者是不一樣的,在專家未能判斷事件與疫苗有因果關係之前,不能貿然判斷事件是由疫苗引起;且疫苗上市使用時,會建立一個監測系統觀察。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亦有一套嚴謹程序和標準,包括事件的一致性、相關強度、特異性、時間相關性、生物合理性等。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的開展,衛生局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評估工作小組,小組由多個醫療專業範疇代表組成,當有接種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後,會分析及評估其因果關係,以加強澳門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監測和跟進工作。(編輯:陳駿騏)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