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籲疫下勞資守望相助

「澳門成功方程式是團結」
28/05/2021
31363
收藏
分享
「澳門成功方程式是團結」
「澳門成功方程式是團結」
「澳門成功方程式是團結」
「澳門成功方程式是團結」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互諒互讓不是口號,現時大家正守望相助。(張庚睿攝)

議員李靜儀指出,疫情衝擊下被放無薪假的僱員數量大增。(張庚睿攝)

議員林玉鳳關注青年就業問題。(張庚睿攝)

立法會昨(27)日下午舉行口頭質詢會議,議員李靜儀對如何改善僱員工資和工作權利保障不足的問題提出質詢,其後多位議員亦對此表示關注。出席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指出,去年至今本澳面臨前所未有的世紀疫症,現時經濟正處於復蘇交接期,政府亦推出不同措施與僱主僱員共渡難關,相信僱員不會在極端環境下感到無助。他稱,相信互諒互讓不是口號,現時大家正守望相助,澳門的成功方程式就是「團結」。【 本報記者梁啟迪報道 】

李靜儀在質詢中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少僱員已多月甚至逾年被放無薪假,亦不斷發生欠薪、失業等情況,相關僱員感到無助,期望政府推出經濟援助措施應急和紓緩壓力,相關個案亦凸顯現有法律對於僱員工資和工作權利保障不足的問題。她又稱,大批員工不斷投訴被欠薪,但當局搜證調查需時,僱主一上法院就攞錢出嚟(出糧),政府亦浪費人力物力。

她指出,疫情衝擊之下無奈被放無薪假的僱員大增,雖然政府不斷強調,放無薪假是勞資雙方協議的缺勤,希望僱主和僱員互諒互讓,而事實上,一年多以來,不少僱員都以最大的忍耐應對疫境,但長期不獲安排工作,家庭生計會陷入困境,政府不能視若無睹。

議員蘇嘉豪稱,無薪假不是互諒互讓就足夠,現時政府連幾多人放無薪假也不知道,直指現時的法制不完善。他又指,無薪假亦無異於減薪,亦應接受監督。此外,議員梁孫旭表示,僱主利用法律空子避開法律責任,希望政府可完善有關法律。

李司:澳門政處復蘇交接期

出席會議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重申, 放無薪假要僱員僱主互相協商決定。此外,去年2月至今,澳門面對的世紀疫症是前所未有,政府亦推出不同措施與僱主僱員共渡難關,相信僱員不會在極端環境下感到無助。他稱,互諒互讓不是口號,現時大家正守望相助。

李偉農稱,2021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跌幅收窄至0.9%,服務出口亦止跌回升,旅遊服務出口升88.1%。他形容澳門正處於復蘇交接期,成功方程式就是「團結」。他又指,欠薪個案90%以上可以透過勞工局解決,只有少數透過法院解決,強調欠薪責任是在僱主身上而不是政府,因此堅持要追討欠薪僱主的責任,墊支安排亦不等同債權。

去年當局接獲逾千五宗勞資糾紛

就欠薪及勞動債權保障制度方面,李偉農指,去年共接獲1,519宗勞資糾紛個案,涉及僱員2,841人次,當中涉及投訴工資及解僱的個 案共1,001宗,涉及僱員1,882人次。今年第一季,共接獲427宗勞資糾紛個案,涉及僱員686人次,當中涉及投訴工資及解僱的個案共264宗,涉及僱員393人次。

勞動債權保障基金於2020年共接獲205人次的申請,當中58人次的申請涉及墊支;行政管理委員會處理共246人次的申請,當中182人次獲批准支付,22人次獲批准墊支。而今年第一季,基金共接獲100人次的申請,當中一人的申請涉及墊支;行政管理委員會處理共80人次的申請,當中79人次獲批准支付,一人不獲批准墊支。

疫情反覆 需構建免疫屏障 學者:盼「疫苗互認」帶動經濟

【 本報記者陳宇東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昨(27)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疫情漸趨穩定下,本澳的旅客量正逐步增加,經濟也是自疫情後逐步向好。但他亦憂慮,最近留意到外地疫情非常反覆,台灣、馬來西亞等地方的疫情均非常嚴重,並且近日廣東亦出現零星確診個案,在種種不穩定因素 下,擔心或會影響到經濟恢復,復蘇步伐或會較預期慢。

劉本立又指出,現時來澳的旅客主要是內地旅客,整體旅客結構與以往有所不同,目前旅客更為年輕化,且他們來澳均是有明確清晰目標,主要以購物和飲食為主,在消費選擇上更為精打細算,但某程度上亦是消費力較弱,比以往遜色。 此外,本澳目前疫苗接種率為約為 14%,遠沒有達到免疫屏障。 劉本立表示,據悉內地目前疫苗的接種比率已非常高,建議當局未來需進一步加強對疫苗接種的宣傳, 鼓勵市民接種,加快建立起本澳的免疫屏障;而當本澳的接種比率達到一定水平時,特區政府才可有條件與內地方面商討開展「疫苗互認」,從而進一步簡化檢疫措施,包括豁免核酸檢測等。劉本立指,若此措施一旦實施,相信可進一步帶動旅客往來,加快本澳旅遊、經濟等方面的恢復。

多位議員關注疫下就業難題 政府重申有政策支援

議員林玉鳳對「應屆畢業生、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口的就業協助措施」 提出質詢。她表示,疫情使本澳產業龍頭博彩業也「元氣大傷」,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如今不要說「對口工作」, 要找到一份全職工作也非易事。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特區政府十分關注青年的就業需要,除了持續加強面向青年的就業輔導和支援服務外,亦相繼推出了為青年而設的本地企業實習計劃、內地企業見習計劃及在職帶薪培訓計劃,致力協助青年順利投身職場。其中,於去年6月推出「疫境自強‧職出前程」職場體驗計劃,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提供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工作機會,參加實習的青年每月可獲企業發放8,000元津貼。

外僱與本地人非此消彼長

議員蘇嘉豪則關注「職出前程實習計劃」最終只有約一成人獲聘。勞 工局副局長陳元童解釋,未獲聘人士中有人對企業無興趣,亦有人不願接受輪班工作。強調該計劃是希望幫助青年提前做好職涯規劃,並非必然可獲聘。 另外,議員梁孫旭、吳國昌關注外僱退場機制,希望藉此提高博企本地人員比例。對此李司重申,外僱和本地人不是此消彼長關係,部分工作如飲食、運輸、服務業本地人可看出兩者的差異,有些工種有人未必願意做,希望兩者朝著對接關係發展,而政府要做的是做好配對工作,呼籲大家積極參與配對工作。

本澳服務出口止跌回升,經濟正處於復蘇交接期。(張庚睿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