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減廢持續推進減塑措施

環保局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04/08/2021
12844
收藏
分享
環保局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環保局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環保局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政府推動源頭減廢,持續推進減塑措施,實施膠袋收費後,垃圾中的塑膠購物袋減少 逾三成。(《力報》攝影組攝)

位於澳門機場建築廢棄料堆填區已達飽和,為減輕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處置壓力,政府今年1月17日起實施收費制度。 (《力報》攝影組攝)

澳門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政府近年致力源頭減廢。(《力報》攝影組攝)

特區政府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的重要政策是「源頭減廢、資源回收」,過去已推出回收膠樽、鋁罐/鐵罐以及紙類、廚餘、廢舊電池、廢舊家電、電腦及通訊設備、利是封、月餅盒等多項回收計劃,在社區設置多個回收點,為居民實踐減廢、回收等環保行為創設更便利條件。環境保護局於2016年公布「《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0)》中期實施及成效評估」報告中指出,有四項指標的執行情況未如預期,分別為單位GDP能耗、清潔能源使用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廢棄物資源回收率。

去年,環保局以廢物減量回收及沿岸水環境整治為核心任務,包括開展近外港碼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工程,並跟進黑沙環馬場北大馬路沿岸截污工程竣工後已逐步改善的水體和生態環境;此外,今年亦公布了《建築廢料管理制度》及《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餐具至澳門特別行政區》

兩項法律,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擴大回收種類,增設大廈分類回收、「環保加Fun站」及「環保Fun乾淨回收街站」等以加大減廢及資源回收力度;同時推進環境規劃、環保基建、海域監測、區域合作等各方面的工作。

政府重視源頭減廢

特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和關注「源頭減廢」議題。在結合整體考慮及社會意見的基礎上,並參考鄰近地區經驗,環保局於2019年11月18日實施「膠袋收費」措施,透過經濟手段減少塑膠購物袋的濫用情況,形成減用塑膠袋的社會氛圍,讓消費者逐步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法律訂明除兩種豁免情況(即未事先包裝的食品或藥品,或機場禁區零售業場所取得且受攜帶手提行李安全限制的貨品)外,商戶在零售行為中須對每個所提供的塑膠袋收取定額一元的費用。環保局今年1月曾表示,當局經比對 2018年垃圾成分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本澳實施膠袋收費後,垃圾中的塑膠購物袋減少31%,其中當局針對超市和手信店等較多使用塑膠袋的零售行業詳細調查,顯示這類行業使用塑膠袋幅度減少60 至80%,比一般行業的減幅大。

膠袋收費後再管制塑膠吸管

為進一步推動限塑措施,本澳於 2021年1月1日起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餐具(包括餐盒、碗、杯、碟)至澳門,環保局將持續推進限塑工作,繼發泡膠餐具後,下一步將管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飲吸管及飲料攪拌棒的進口。經研究調查,初步估算每年約有1,600萬支不可降解塑膠餐飲吸管、290萬支不可降解塑膠飲料攪拌棒進口本澳。減塑活動亦獲得市民支持,自2018年12月推出「走塑好Easy 」活動以來。至今已有200多間本地食肆及飲品店、以及兩間外賣平台參與活動。至今年6月,「走塑」次數超過100萬次,估計減用的一次性餐具約220 萬套。

推收費制度源頭減建築廢料澳門的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及其人均值雖然在年因疫情影響下錄得 近十年首次下降,但近年廢物棄置量仍呈上升趨勢。建築廢料量、特殊和危險廢物量和總廢棄車輛數量亦是呈上升趨勢。

為減少本澳產生的建築廢料

量並減輕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處置壓力,《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於2021年1月17日正式生效。《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訂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建築廢料管理,尤其對建築廢料進行分類、運送、傾卸、放置、處理和最終處置等工作時應遵守的制度,並訂定惰性拆建物料、特別拆建物料、其他拆建物料的分類,以及須運往的處理設施。

此外,行政法規規定運載建築廢料以作傾卸的車輛須事先取得環保局發出的傾卸許可,方可進入建築廢料堆填區,並須按所傾卸廢料的性質及重量計算傾卸費,繳付方式包括立即繳付和按月繳付。

環境保護局、市政署及治安警察局負責監察對行政法規的遵守情況,若發現違反《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的行政違法行為,將科處相關罰款。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