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逾五成受訪者不考慮跨境養老

團體倡建多元養老支援體系
21/08/2025
2757
收藏
分享
團體倡建多元養老支援體系
團體倡建多元養老支援體系

學會會長陳建新指出,當前養老體系正面臨經濟、居住、服務及跨境養老等四大挑戰。(林嘉欣攝)

澳門社會保障學會就本澳人口老化和養老需求進行了《2025年澳門長者服務需求與跨境養老調查》。調查指出,澳門長者的養老困境源於經濟與居住環境的雙重壓力。儘管大灣區提供了新的養老機遇,但跨境養老仍面臨多重障礙,逾五成受訪者不考慮跨境養老,憂慮醫療保障銜接不足等問題。學會建議應將跨境養老配套升級,構建「雙城生活」支持系統。

澳門社會保障學會今(21)日舉行《2025年澳門長者服務需求與跨境養老調查》報告發佈會,調查訪問逾千名45歲以上的澳門居民。據調查結果顯示,澳門長者的養老困境源於經濟與居住環境的雙重壓力,約四成長者主要依靠政府津貼、敬老金或養老金維生,僅19.2%的受訪者認為其足以應付基本開銷。這直接導致長者難以負擔高昂的住房成本,僅14.8%的受訪者願入住長者公寓,以及高達56%的受訪者居住環境尚未進行適老化改造,反映出澳門養老體系需要一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和金融支持體系。

與此同時,澳門的養老服務供給與長者需求嚴重脫節。報告顯示,多達41%的受訪者從未使用任何養老服務,主要顧慮集中於收費合理性、服務品質與覆蓋範圍。這種服務滲透率低,也直接影響了銀髮產業的發展,導致46.5%的受訪者不願投資相關產業,其原因包括市場需求不明確、資金短缺及專業人才匱乏。這反映了市場訊息失靈,政府應加強「市場引導者」角色,將長者需求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明確信號。

另一方面,儘管大灣區提供了新的養老機遇,但跨境養老仍面臨多重障礙。報告指出,52.6%的受訪者表示不考慮跨境養老,其主要顧慮在於醫療保障銜接不足、交通不便和政策認知度低。這表明跨境養老仍有巨大潛力,但前提是必須解決政策銜接和宣導不足等障礙。

學會會長陳建新指出,當前養老體系正面臨經濟、居住、服務及跨境養老等四大挑戰,強調特區政府與社會應在各層面進行系統性改革。他建議強化經濟保障,例如推動年金等金融創新;優化長者居住環境,具體可實施分級租金制度的長者公寓政策,並加大舊樓適老化改造補貼;加強社區健康服務,推廣遠端醫療等創新模式,並提升養老相關支援服務的覆蓋率;培育銀髮產業,例如提供政策優惠、設立專項發展基金;並加強與大灣區的跨境協作,升級跨境養老配套,讓醫療保障無縫銜接,以及構建「雙城生活」支持系統,例如為每月往返澳門與大灣區養老機構的長者提供船票或巴士票五折優惠等。透過多維度的改革與公私協作,才能為澳門長者構建一個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